2024
08-14
09:43
来源
分享
盛夏时节,未来产业热度持续飙升。
6月16日,生物医药未来产业(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在通成立;7月3日,我市召开发展新质生产力座谈会,再次强调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让未来产业“快生根”;7月17日,2024投资界·南通未来产业发展大会在沪召开;8月10日,全市未来产业专题研修班开班。
8月7日,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布局六大未来产业,聚焦若干科创细分赛道,全力打造长三角未来产业创新高地。自此,南通未来产业培育有了清晰“路线图”。
前瞻布局 抢占先机
“畅想一下,某一天6G得以实现,当网络延时低于1毫秒,医生就可以戴着虚拟现实眼镜,用我们的扫描设备采集影像,操控手术机器人为患者做手术。届时,一位医生一天就能远程完成10多台手术。”江苏一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王文雄在介绍公司自主研制的产品时,描绘了这样一幅充满未来感的场景。
未来,并不遥远。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不再是科幻名词,未来产业正在科技新赛道上加速前进。
什么是未来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今年1月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给出的定义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今天的未来产业,可能就是明天的战新产业。当前,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全国各地都在竞相布局未来产业赛道。身处创新浪潮,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南通想要实现“超车”“领跑”,就必须把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放在首要位置,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含金量。
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众多,如何布局落子?《实施意见》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从产业的高成长性出发,围绕未来空天、未来海洋、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通信、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谋划布局前沿性未来产业,主动拥抱蓝海。
“蓝海就是科创,就是未来产业。这些产业的细分领域正处于产业结合与市场转化的爆发式增长前期,既不是技术处于萌芽阶段的‘空中楼阁’,也不是技术高度成熟、竞争内卷的‘红海’市场。”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佳华分析,这6大未来产业发展的赛道足够宽、潜力足够大,在细分领域的应用场景也非常广阔。
因地制宜 细化赛道
科技创新不是赶时髦,更不能叶公好龙。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未来产业不是无根“浮萍”,需要因地制宜培育发展。
《实施意见》明确,紧盯科技与产业正加速融合的成长型未来产业,发挥我市技术研发基础扎实、应用场景丰富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优先发展低空经济、深远海装备、新型储能、第三代半导体、通用人工智能、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等若干科创细分赛道,力争在关键细分领域换道抢滩,培育一批未来产业新增长点。
在未来产业细分赛道的发展,南通有土壤。近年来,在技术攻关、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组合拳”的加持下,我市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基础的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领域。
从板块看,如皋合成生物产业园、市北高新区宝月湖生命健康产业园、南通高新区集成电路零部件产业园、临江新区东布洲科学城等一批特色园区加速崛起。其中,海门先后落户百奥赛图、澳斯康、益诺思等行业龙头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共建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形成了“南有张江、北有临江”的海门药谷品牌;崇川深度布局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及生命健康产业链,不仅集聚了一批龙头企业和南京邮电大学南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还跑出“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从企业研发方向看,其中不少也与我市布局的未来产业“新赛道”不谋而合,且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比如,在合成生物领域,修实生物医药(南通)有限公司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的“细胞工厂”,能够让原本复杂的药物生产变得像拼积木一样简单又绿色安全;在细胞和基因技术领域,海门生原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干细胞已应用于临床,可以将受损的细胞“救”回来,有效改善中风后遗症。
发展未来产业,不仅是基于优势产业锻造长板,也是补齐产业链短板的必由之路。以第三代半导体领域中的车规级IC为例,高端制造的很多产业都离不开车规级IC等高端芯片。吴佳华说,我市不乏上规模的汽车电子企业,但上游芯片依然依赖于外部采购,“南通要打造制造强市,就必须及早参与上游产业布局”。
谋定而动 向新前行
未来已来,行则将至。
围绕构建完善未来产业生态体系,《实施意见》提出,着力推动科技资金股权化、园区产业特色化、产业投资垂直化、创新平台市场化、科技招商专业化,并明确了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未来产业培育绘制“施工图”。
目前,科技部门已成立工作专班,组建专家智库,绘制产业图谱,编制领军人才、代表企业、重点高校院所、专业基金等创新资源“四张清单”。上个月在沪召开的2024投资界·南通未来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马大为等5位资深专家受聘为南通未来产业发展智库代表,将为我市未来产业布局、战略规划引领、产业政策制定和项目招引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
未来产业作为高新科技产业,具有显著不确定性,需要长期资金投入和稳定的政策支持。前不久,我市出台了《“拨—投—股”方式支持重大科创项目实施细则(试行)》。该政策也瞄准了未来产业领域,以真金白银加高效的市场化方式,支持具有重大技术创新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在通落地转化。除了推进“拨—投—股”支持机制,《实施意见》还提出,设立一批未来产业基金,引育未来产业方向股权投资基金10支以上,基金认缴规模超50亿元。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不仅要“向蓝海”,还要“看上海”。南通作为长江以北与上海、苏南联系最紧密、产业创新融合度最高的城市,以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为契机,同频共振发展未来产业也是题中之义。根据《实施意见》,我市将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探索建立跨区域联合攻关、重大平台共建共享等协同机制;放大承南启北、畅联东西、沟通陆海的叠加优势,在区域协同发展中打造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集聚地。
向新求变,蓄能未来。踏上新征途,南通正奋力跑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度”,努力让未来照进现实。
记者 王玮丽 沈雪梅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