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9-22
10:40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母女俩与老顾客交流。记者尤炼
今天是第67个国际聋人日,中国聋人协会确定今年节日的主题为“以梦想为伴,与时代同行”。25岁的听障女孩赵一凡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与母亲一起在通州区二甲镇开了一家服装店,从事中高档服装定制,并创立服装品牌“逢衣福”。日前,记者来到二甲镇采访,了解这个听障女孩勇敢追梦的励志故事。
无声世界成长 教坛园丁呵护
19日上午9点30分,岳德英、赵一凡母女俩身着白色短款上衣和蓝印花布鱼尾裙在店里接待顾客。“这套服装是女儿设计,我和她一起裁剪并制作。”岳德英介绍,设计主题为“我本平凡,初见来时路”,上衣领口处两个长条的图案寓意:彼此独立又相互交织,合力打造,实现共同的梦想。
“一凡是先天性听力障碍,可能与我丈夫工作中接触到氧焊光或者我怀孕期间重感冒用药有关。”岳德英说,女儿五六个月大时参加新生儿体检,一位老医生发现了问题,“我带着她辗转南通和上海的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孩子是听力障碍,这对我来说是晴天霹雳”。
赵一凡从小在无声世界成长,先后在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南通特殊教育中心就读,得到了教坛园丁们的精心呵护。“听障儿童早期教育的相关知识,是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学前班张云老师指导我学习的。”岳德英说,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一直是她努力的方向。
小学毕业后,赵一凡进入南通特殊教育中心就读。“上初中后,女儿的沟通表达能力增强了。”岳德英说,语文老师姚明霞还锻炼她的写作能力,就如同打开了一扇窗。“一凡升入中专后进入高考班学习美术,我当时是该班的班主任。”南通特殊教育中心德育处主任胡正波说。
象牙塔内深造 初入职场磨炼
2017年高考,赵一凡顺利考取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该专业是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高校特色专业、校级品牌专业。当年9月,赵一凡迈进大学校园,在象牙塔内如饥似渴地刻苦学习。
“郎家丽教授是我们的指导老师,她是中国美术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手工艺、残疾人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理论及实践研究。”赵一凡介绍,在大学期间,她系统学习了服装设计基础、服装工艺与制作、服装CAD等课程,成绩优良,还接触到扎染非遗技艺,其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的独特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赵一凡的毕业设计《行云流水》灵感来自百褶工艺,并用经典的点、线、面三要素赋予服装设计造型新生命,将传统经典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旧物再造等多种材料打造江南风韵。“虽然毕业设计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巨大。”赵一凡表示,那时就坚定了要做一名优秀服装设计师的理想。
“当时的生活之路如同通往工厂与宿舍的那条崎岖小道,充满着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困难让我变得坚强而成熟。”2021年7月,赵一凡大学毕业后进入南京一家服装企业,在缝制车间工作了一年,经历了初入职场的磨炼。工作期间,她每天坚持写日记,总结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女承母业追梦 创立服装品牌
2022年7月,赵一凡做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辞职回到家乡,女承母业。岳德英是一名坚强的女性,她凭借自己的努力打拼,与丈夫一起支撑着整个家庭。“我曾经做过老师,是一名从业31年的老裁缝。”岳德英说,女儿回来后成为自己的好帮手,“在设计理念和社交媒体平台运营方面,她已超过了我”。
“我是这家店的老顾客,看着一凡慢慢长大。”二甲镇“蓝之韵”艺术团团长郑雪萍说,20余年前,岳德英为她设计了一套蓝印花布服装,一直穿到现在。“小孩手蛮巧的,和她妈妈一样。”郑雪萍对赵一凡评价颇高,看好她的未来之路。
去年,赵一凡到南京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扎染技艺与文创产品设计”研修班。今年,她又先后参加全市残疾人妇女钩针编织技艺非遗培训班、全市残疾人蓝印花布工艺制作非遗培训班。她创作的一幅蓝印花布纹样,得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吴元新的肯定和赞赏。
去年6月,赵一凡和母亲一起创立服装品牌“逢衣福”,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平台推广。“‘逢衣福’是“缝衣服”的谐音,秉承一针一线用心制作。”赵一凡表示,有母亲30余年服装设计制作经验做后盾,给了她勇敢追梦的勇气,争取将服装品牌做大做强,还要踊跃报名参加各类服装设计比赛,并加入志愿者团队,尽己所能,回报社会。记者尤炼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