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江海评论 > 正文

科技“撑腰”,绘就大国粮仓秋收好“丰”景

2024

09-26

10:10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金秋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了秋收,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目前除双季晚稻外,大部分秋粮作物进入成熟收获期,西南地区收获过六成,全国收获过一成半,总的看,今年秋粮播种以来玉米、大豆、中晚稻等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全国秋粮有望再获丰收。

秋粮是全年粮食产量的大头,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三。当前,秋季粮食“丰收在望”,要护航秋收“最后一公里”,就要坚持科技“撑腰”,在田间管护上不停歇,在农机耕收上更精准,在节粮减损上更全面,让“风吹稻浪金满地”的喜人景象触手可及,努力实现从“丰收在田”到“丰收在手”。

靠“科技”写好田间管护“大文章”。粮食生产讲究三分种,七分管。夺取秋粮丰产丰收是一场硬仗,必须抓住最后的窗口期,精心抓好秋粮后期田管,持续落实稳产增产关键措施,努力增加粒重、提高产量。黑龙江派出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8800余人次,加强对农户田间管理指导,让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生根、开花、结果;吉林通过“一喷多促”加强秋粮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实现“龙口夺粮”“虫口夺粮”;江苏抓住水肥管理的关键期,推广水稻无人机智慧施肥技术,让种田省工节本、绿色高效、增产增收……只有坚持科学合理的管护措施,以“时时放不下心”的责任感、“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有序推进秋收田管各项工作,才能为作物生长创造更加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奋力书写秋粮稳产丰产“金色答卷”。

靠“科技”发挥农机耕收“新动能”。农机装备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石,农机装备革新、升级与推广应用的过程,就是新质生产力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如今的“金戈铁马”,从昔日的“人畜劳作”到现在的“无人农场”,农机装备已成为科技追捧的时代宠儿。截止2023年末,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0.78亿千瓦,农机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套),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3%。农机助力,让农民从种地到“慧”种地,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产品供给提供了支撑。以收割为例,采用机械收割一台一小时可收2亩水稻,同等地数采取人工收割至少需要4个人2天才可完成,不仅耗费体力,成本也要更高。秋收正当时,要发挥好农机主力军作用,强化机具组织调度,在秋管秋收一线铆足马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靠“科技”筑牢节粮减损“压舱石”。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节粮减损等同于“绿色增产”。确保“颗粒归仓”,就需要以粮食节约减损为突破口,坚持科学储粮、科技保粮,着力耕好“无形良田”。山东开展“绿色安全储粮行动”,建设智慧粮仓,通过智能通风、环流熏蒸等技术,实行粮食分类分仓储存、常储常新,真正实现粮食储藏看得见、管得住。江苏积极探索全链条全流程节粮减损,广泛应用低温存储、智能碾米、轻抛技术等减损技术,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贡献“粮食力量”。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不仅要加强粮食储存环节减损,还要在粮食产后服务各环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提升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平,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提供坚实支撑,让希望的田野更有希望。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越是临近秋粮丰收,越是要坚持科技赋能秋粮生产和秋收,在希望的田野上铆足干劲、接续奋斗,绘就大国粮仓秋收好“丰”景,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成色更足。(朱政谕)


[编辑: 俞鑫城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