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社会 > 正文

我市大力推动银发一族再就业——珍视银发资源 “压力”化身“红利”

2024

10-16

10:23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11日举行的银发经济专场招聘会上,76家用人单位带来273个职位,招聘需求3608人。最终,有900多人进场求职,各家单位收到就业意向近600人次,实现银发经济企业和求职者的“双向奔赴”。

打开闸机,银发族与银发经济自由对接

原定于9点开始的招聘会,8点半开始就陆续有求职者前来。为了不阻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进场,人力资源市场将刷身份证才能打开的闸机暂停使用。

家住秦灶街道的顾阿姨今年52岁,之前在超市、工厂等地打过零工,但因身体原因想换一份离家近、时间灵活的钟点工,在与百多帮职业培训学校进行沟通交流后,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招聘会上企业很多,有很多适合我们这个年纪的岗位,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百多帮职业培训学校与很多照护服务企业、护理机构、家政公司都有合作,“我们对有就业意愿的人员进行培训,再输送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基本是包就业的。”校长助理吴弥说,现场收到不少“银发族”的求职请求。

招聘会上,阳光养老、美适心健康科技、铭悦护理院等养老服务产业的企业,都在招护理员、医护人员,“银发经济专场招聘会特别契合我们岗位需求,目前初步面试了几个比较满意的,已经约了后续面试。”阳光养老负责招聘的陈经理说,银发老人在照顾高龄老人时更有同理心,可以发挥出更大的能量,“当然,我们也想尽可能帮助有再就业需求的退休人员。”

作为专门为有劳动意愿的退休人员推荐再就业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崇川区常青退休再就业服务社也在招聘会上设了点,代理招聘10个职位、132人。社长赵海东还在招聘会现场抓到一条“大鱼”:擅长俄语翻译、能够胜任行政工作的李树林。“有个企业要招俄语销售,一直挂在我们这儿。”赵海东把他拉到展位上,与企业联系,“这样有专业特长的退休人员,很吃香的。”

涉“老”行业,“小老人”更吃香

老年人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在技术、经验等方面有一定优势,这些都是他们再次进入就业市场的资本。从南通的实际来看,也确实有很多紧缺岗位,如急速发展的养老市场、传统支柱纺织服装及建筑产业等,对银发人群有着较大的需求。

南通探索实行照护保险制度后,养老服务产业得以发展,这几年南通新增各类照护机构360家,同时带动超1.2万人就业,其中约三分之二是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养老服务最看重的是有爱心、有耐心,对求职者年龄没太多要求。某种程度上,‘小老人’在照顾‘老老人’时更有同理心。”南通泽旺保洁劳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成雪萍说。

作为一家提供家政保洁、医院后勤、照护服务等服务的企业,泽旺保洁的大部分员工年龄都在50~60岁。人员流动加上业务拓展,企业一直保持着三四百人的用工缺口,一直都在招聘的路上。

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服装行业也一直在提智能制造,但与纺织行业那种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不同,服装行业的自动化进展缓慢,“虽然大大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但服装生产中90%的工序还是需要人。”业勤服饰人力资源部经理周海明说,现在800多名员工中,近四成都是退休后继续留用的,而车间一线的比例更高,半数以上都是超龄员工。这一数据在缝制车间里得到证实:一台台缝纫机前,坐着的员工大多头发花白,不少人都戴着老花眼镜,“车间里70多个人,年龄在50岁以下的不到20个。”车间主任彭美娟,也是退休后留用的。

释放银发人力资源,变“压力”为“红利”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起持续下降,再加上一些劳动密集型、服务型岗位年轻人不愿干,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现有的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而一些用工缺口正是一部分退下来的人可以填上的。

南通作为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蕴藏着丰富的银发人力资源。但事实上,银发族的就业率并不高。

浅层原因,从银发经济专场招聘会的岗位要求就能窥见:向银发族开放的岗位,大多也是限制在60周岁乃至55周岁。不少招聘负责人坦言,退休人员再就业集中的护理、家政、保安等岗位,对体力多少有一些要求,因此不太考虑超过60周岁的人员。

在市人社局就管中心副主任张青看来,老年人就业体系不健全是根本原因,“一旦超过法定劳动年龄,就不在劳动法调整的范围,也就不在人社的就业服务体系中,无法得到服务,也没有相应的保障。”

现实操作中,绝大多数企业都会和老年员工签订劳务合同、为他们购买商业保险,以尽可能地保障员工利益、规避风险,但现有绝大多数商业保险产品,只对65周岁以内的对象投保,这也意味着超过65周岁就几乎再无被雇用的可能。

日前,我国关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文件面世,将从明年开始逐步将男职工的退休年龄延迟至63周岁,女职工延迟至55周岁或58周岁。这一改革将让更多的老年群体留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规模得到增加,在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老年群体的消费能力也将提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将转变为“银发红利”。

我市这两年正积极推进规范化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和零工市场建设,提供就近就便的就业服务,省智慧就业云平台也在打造老年人就业专区,这些都将有助于老年人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本报记者 何家玉 沈雪梅


[编辑: 姚沁辰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