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0-28
10:10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霜降过后,水稻迎来收割季。这几天,海门区四甲镇合兴村定制村干袁晶晶正跟着粮调队测算产量。“经测算,今年高标准水稻田亩均产量超过1150斤,最高亩产量达1250斤,预计能为村新型合作农场增加收入118万元。”这是袁晶晶自去年9月到村以来即将收获的最大“一桶金”。
袁晶晶是海门首批28名定制村干之一。2020年,海门区自主探索实施定制村干计划,首批录取44名定制村干,经过两年半专业学习,28名定制村干于去年9月入村上岗,14名继续深造,2名投身军营。一年多来,这28名定制村干迅速适应角色转变,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在春耕秋收中茁壮成长。
定向招生 储蓄本土人才
出生于2002年的袁晶晶是四甲本地人,除管理村里的高标准农田外,袁晶晶还参与周边东南村、八索村、四甲村、廷俊村等4个村抱团发展山药特色种植产业。通过产品深加工,设计精美礼盒包装,“线上+线下”双销售渠道,今年以来该产业已为村里增加村营收入超1万元。
一直以来,广袤的农村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为了解决“谁来种田”“后继乏人”的难题,2020年初,海门区就与本土院校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以定向委培的方式,重点招录思想品质好、热爱农村事业、志愿服务基层的海门籍高中毕业生,综合学生的高考成绩、面试成绩、政审情况等择优录取。
当时,海门开展了5场定制村干计划专项推介会,面对面讲解招录政策、填报程序、培养方向等,现场答疑解惑,1600余名学生及家长参加。首批录取的44名定制村干,八成以上来自农村家庭,对“三农”感情深厚。
陆帝是临江新区希圣村的定制村干,她也是临江当地人,目前主要从事宣传、人居环境、妇联等相关工作。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的她入职后很快适应了工作,一年多来,陆帝先后整合红色长廊、百姓大舞台等资源,组织开展“红色教学”“护青苗”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因对当地情况熟悉,陆帝充分利用下村入户走访、网格微信群等载体,常态化收集、处置辖区内村民意见建议、合理诉求,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村内新闺女”。
“即便重新选择高考志愿,我仍会坚定地选择定制村干。”陆帝坦言,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充满了无限可能,而定制村干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最佳途径。
定制教学 培养多元技能
“哈喽,大家好,我是官公河村的沈楷越,今天,我为大家推介官公河村鱼头和特色大米……”近日,官公河村定制村干沈楷越像往常一样开起了抖音直播,一个小时交易额超千元。
“第一次直播的时候非常紧张,但到后面就驾轻就熟了。”沈楷越的自信来自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除了每周一节的直播教学课程外,我们还学习了其他电商课程,包括农村电商实务、电商美工、数据分析等,这让我做直播信心满满。”现在,沈楷越除了负责村里日常事务外,还负责村里抖音账号的短视频制作和维护。
如今,越来越多像沈楷越一样的定制村干直接把手机变成“新农具”,把直播变成“新农活”,成为农村优质农产品的“代言人”。定制村干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在校期间的努力学习。彼时,海门区根据定制村干的特点和岗位需求,组织农业部门、民政部门、乡镇街道、合作院校共同研究、多轮会商,并听取基层干部意见,开设了农村党建实务、农村电子商务、农民会计技能、农村法律法规、办公应用写作等12门定制课程,让定制村干专职更专业。
“王大妈,现在厕所宽敞明亮,再也不用担心蚊虫满天飞了。”这几天,正余镇青正村定制村干许嘉译忙着入户宣传改厕政策。“今年我们村申报了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整村需要推进改厕,虽然任务重,但有师父们帮着我,我有信心完成这项工作。”
许嘉译口中的师父是青正村党总支书记仇栋敏和副书记张标。对于定制干部培养,海门区实行“1+1”师徒结对培养,由1名村党组织书记或者业务专家结对1名定制村干进行“传帮带”,通过日常指导、示范指导、督促指导以及“我做你看”“你做我看”等方式传授农村工作的“土方法”,帮助定制村干的工作思路更加明晰,提升谋划思考、统筹协调等能力。
多方关爱 确保留住人才
近日,通州区“青年说·思想汇”第三期暨“理论武装共同体”百姓名嘴风采展示活动举行。活动邀请市内“理论武装共同体”共建单位海门区委宣传部、苏锡通园区党政办公室和南通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现场交流展示,海门街道三南村定制村干杨镇华获风采奖。
出生于2001年的杨镇华是海门街道人,高中毕业时毅然选择了定制村干。因在校期间表现优秀,杨镇华成了海门首批定制村干班的班长,同时也是班上第一个入党的同学。
儿时伙伴纷纷进城,为何自己选择回到家乡投身基层?“定制村干学费全免,就业包分配,收入待遇有保障。作为本地人,街坊邻里都熟悉,工作时也没有方言障碍。”杨镇华说,自己生于农村,长在基层,选择回到基层就业、奉献青春,就是回归初心,自己也相信在基层就业同样可以收获精彩人生。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而本土人才更是乡村发展的金种子,如何将他们打造成一支“永久牌”村干部队伍?海门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注重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关爱定制村干,落实相关政策待遇,为定制村干工作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条件。各区镇(街道)党(工)每季度开展一次谈心谈话,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要求,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组织部门联合区级机关工委、妇联、团委等单位定期开展相亲交友联谊会、文体比赛、青年沙龙等活动,倾听心声、掌握情况。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广袤的农村热土需要新鲜血液,加强定向委培生培养是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村干部选拔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打造高素质村干部队伍的‘蓄水池’。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三方面发力,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海门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杨江华说。
记者 袁晓婕 黄天玲 通讯员 袁园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