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社会 > 正文

通师一附成为南通支云足球俱乐部在市区首所战略合作学校——“牵手”俱乐部 少年“足”够燃

2024

11-13

10:10

来源

分享

奔跑、传球、过人、射门……11日下午,通师一附的绿茵场上,阵阵鼓声铿锵有力,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一场火力全开的足球比赛在六(2)班与六(18)班之间上演。场地内,由南通支云足球俱乐部邀请的专职裁判员不时给出手势和信号,为比赛的专业性保驾护航。

上月月底,南通支云足球俱乐部与南通大学支云足球学院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在通师一附揭牌,标志着该校成为南通支云足球俱乐部在市区的首所战略合作学校,双方在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正式开启。

“专业的足球俱乐部与体育氛围浓厚的名校合作,既能活跃校园足球运动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又能在普及的基础上,探索培养一批高水平的足球后备人才。”南通支云足球俱乐部青训负责人程辰说。

今年10月以来,南通支云足球俱乐部12名专职教练走进通师一附,全方位协助学校开展校园足球运动。从开设足球课堂、普及足球文化、承办足球联赛,到丰富社团活动、指导日常训练、完善校队建设,共同探索职业足球与校园足球深度融合新路径。

“用双脚内侧夹住足球,膝盖微屈,上身略向前倾,双臂自然张开,保持平衡。连续跳跃时,注意球不掉落……”在一堂足球课上,二(2)班学生张沐易和同学们在支云俱乐部教练员田仲的带领下,练习夹球跳跃绕杆、踩球前推绕杆等项目。几番尝试后,张沐易很快找到了脚感,“要力度适中、不急不慢,球才不容易掉。”他说,跟着教练一起玩足球,感觉很有意思。

这样的足球特色课,一、二年级每个班每周都有一节,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孩子年龄尚小,枯燥的基本功训练难以坚持。”田仲介绍,俱乐部将游戏化训练方法引进课堂,通过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获得真实的体验感,让“足球走进班级、人人爱上足球”。

体教融合,探索人才培养路径

踩球、运球、1v1对抗练习……每周五下午的第一节课,是学校足球社团雷打不动的活动时间。来自各个年级的“足球小子”不仅要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完成各项基本功训练,还要在小组赛中切磋球技、钻研战术,培养球性、球感。

如果说社团是足球课堂的进阶版,那么校队则“更上一层楼”。俱乐部在保留原有中高年级队员的基础上,选拔低年级队员,按年级组建三支男队、三支女队。“根据孩子的身体素质、反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条件,面向全年级进行海选。”程辰介绍,同时借鉴日本、欧洲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训练方法,提升学生足球竞技水平。

“三级教学平台因材施教,既实现了校园足球人才梯队的良性发展,也有利于全员普及与高水平竞技的相互拉动。”学校体育老师秦超表示,近期目标是在本周开幕的崇川区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中夺得冠军。

“普及是基础,竞技为引领,才能源源不断地培养新时代青少年足球人才。”程辰介绍,以通师一附为良好开端,俱乐部计划在全市开展“631”行动——选择一所高中、三所初中、六所小学,进行试点型足球人才培养。依托俱乐部和南通大学支云足球学院平台,形成一套完整的后备人才本土化培养及人才输送通道全过程链,打造不脱离学校、不脱离家庭、不脱离社会的专业化本土足球人才培养平台。

百花齐放,擦亮学校体育品牌

作为全国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通师一附将足球作为“一校一品”特色办学项目。自2017年起,学校连年开展校园足球联赛,至今已举行400多场比赛,形成了“班班有球队、全员共参与”的浓郁校园足球氛围。此外,学校连续三年蝉联全区校园足球联赛冠军,培养出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足球小子”。此次与支云足球俱乐部的结盟,更为这所百年名校增添了崭新的风采。

不止足球,不止通师一附,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一校一品”学校体育品牌建设,各地各校各有所长、百花齐放。

截至目前,全市349所小学结合本校体育特色及区域传统,共布局篮球、足球、武术、羽毛球、排球等20多个项目,所有小学均已将体育特色项目纳入体育课教育教学。全市约37万名小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体育技能培训课后服务,每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此外,全力推动“名校办名队”,选择一批教育资源优质学校,在现有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由小学、初中、高中组成对口升学单位,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解决优秀运动员入学升学问题,打造了“通中女排”“一中男排”“通大附中篮球”“紫琅一小足球”“二附乒乓球”等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市队校办”运动队。

截至2023年年底,南通仅市区就有30所中小学校与市运动学校、儿体校签订体教融合共建协议,涉及2000多名运动员和12个项目。

本报记者高阳


[编辑: 张姮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