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2-18
09:07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山清水秀常青绿,百鸟飞鸣碧上鱼。
十年间,南通站上万亿台阶,迈进大城时代,实现“生态美”和“发展兴”双向奔赴:全市PM2.5浓度从2014年的62微克/立方米降至当前的23.6微克/立方米;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覆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等方面成效显著,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南通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生态向好 水清岸绿
薄雾冥冥的启东黄金海滩景区,一群西伯利亚银鸥越飞越近,盘旋着向这片金色的滩涂降落;疣鼻天鹅“一家三口”现身通州湾,为十多年来南通首次发现记录……初冬时节,南通沿江沿海的空中、林间、湿地、浅滩,时不时迎来珍稀鸟类在此小憩。
青山隐隐,碧水潺潺。徜徉于五山滨江片区,观飞鸟翔集、赏江豚嬉戏,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从化工围江到江豚流连,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如今的五山及沿江地区已完成绿色蜕变,成为市民流连忘返的“城市客厅”、海内外朋友游南通的热门打卡地,主客共享的诗与远方。
滚滚长江东逝水,年复一年换新颜,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永不停歇的奋进步伐。
南通牢记殷殷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改善走在前列。将生态修复作为压倒性工程,搬迁码头港区,关停沿江沿海地区散乱污工厂,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203家,清理小杂船162条(户)、拆除河道周边违建6.5万平方米,腾退修复岸线12公里,长江狼山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沿江沿海430公里生态廊道全线贯通。2023年,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较2018年上升45.2个百分点,长江南通段水质稳定达Ⅱ类。2024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92.1%,高于年度目标28.6个百分点。
十年蝶变,江豚回归、候鸟落脚,南通生物多样性物种,从2020年的3508种增加至2024年的3983种。2023年,民众对生态环境总体满意度达93.7%。
产业向新 绿色可期
绿水青山处处景,江海大地满目新。
十年来,南通全市上下攻坚克难,一微克一微克“抠”出“南通蓝”,擦亮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对比数据显示,全市PM2.5浓度从2014年的62微克/立方米,降至当前的23.6微克/立方米,列全省第一。
良巢引凤栖,花香蝶自来。
站在位于南通市如东县的金牛码头施工现场,不远处的黄海大桥向大海深处延伸,这座多年前还隐没于海水之下的半潜式沙洲,如今已是国内最大的LNG能源岛,LNG年均接卸量800万吨、占全省70%。
行走在南通中天绿色精品钢示范基地,厂房林立、井然有序,这座千亿级高端绿色智能临海钢铁产业园是推动钢铁产能由沿江向沿海转移的重点示范项目。
从空中鸟瞰南通,长江入海口的“南通船谷”,正成为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国约1/10的船舶和1/4的海工装备制造能力在南通集聚,动力能源更清洁,设备工艺更环保,产品排放更低碳。
十年来,南通坚持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颜值”“价值”同步上分。
2024年,南通推进1639个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实施臭氧污染“夏病冬治”,完成水泥、铸造行业180家企业综合整治,淘汰国Ⅲ、国Ⅳ标准柴油货车2902辆,推行加油站夜间优惠、“蓝天贷”等激励政策;全域推进“无废城市”“无废园区”建设,14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编制方案,建设22个“无废细胞”。全市空气质量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降尘量均值1.5吨/月·平方公里、全省最优。
改革赋能 增容扩绿
生态产业、绿色低碳想要真正落地,还有众多深层次的问题亟待破解。
过去十年,在时间之轴上,南通生态环境刻下一个个改革赋能关键词:在环评审批提质增效、生态修复创新引领、分区管控先行先试等方面,形成许多全省乃至全国首创的制度成果,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理念。
去年,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提交当天,审批部门当即做出环评准予决定,项目投产时间比原计划提前4个月。
像这样的探索,南通还有很多:开展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速,今年以来已有234个项目简化报告编制、实施承诺制或打捆审批等政策;在全省率先实施跨源收储,建强“总量储备库”,今年已累计收储231笔,保障89个项目总量指标需求……
为更好地给高质量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南通对440个陆域、131个近岸海域单元实施严格管控,打造沿海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标杆区,并开展全国首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做法获省委深改委宣传推广。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改革的脚步仍在继续。今年12月10日,《南通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规定》通过省人大审议,并将于2025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地方性法规,有效破解了“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生态环境治理困局,为各地推进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提供了有益借鉴。
十年,是时间的刻度、发展的坐标,更是奋进的脚步,南通正全力以赴奔向下一个“绿色十年”,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美丽南通的底色将会更加鲜亮。
记者 彭军君 刘璐 许丛军 通讯员 张萌萌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