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6个方面18项具体措施。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服务消费和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人文历史的见证。近年来,我市围绕繁荣江海文化、建设文化强市目标,全力以赴抓供给、促消费、强改革、优环境,文旅事业蓬勃发展,文化综合实力正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城市竞争力。刚刚过去的2024年,南通文旅市场一派繁荣。全年实现旅游收入902.8亿元、接待游客7487.4万人次,分别增长13.5%、15.1%。
当前,文旅市场消费需求日趋旺盛的同时,文旅融合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从供给侧看,供给端的增速超过了需求端的增速,文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从需求侧看,人们对旅游体验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传统单一的旅游模式已难以满足,游客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的体验。因此,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让游客在旅游中充分感受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将逐渐成为文旅融合的核心竞争力。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旅游的内核是文化,做大做强南通旅游业应擦亮江海文化底色,做好“南通好通”这篇特色文章。依托沿江沿海沿运河的自然生态和江海文化、张謇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着力构建“一核、三带、五片区”总体格局。其中,“一核”为主城区,主要包括濠河、五山、唐闸等保护开发;“三带”为沿江、沿海、沿运河文化旅游休闲带;“五片区”为环城观光片区、长寿生态片区、临沪休闲片区、温泉养生片区、海滨度假片区。
南通地处江淮之尾海之端,是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宝藏之地,可以围绕“江风海韵游”,培育打造具有南通特色的扬子江世界级城市休闲旅游带,建设“面朝长江、鸟语花香”江岸线;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建设“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岸线;打造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典范地,建设“面朝运河、柳绿花红”河岸线。
作为城市人文的重要奠基人,张謇以其“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习近平总书记赞扬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可以结合张謇近代民族工业文化遗存保护与传承,围绕“追梦先贤游”主题,以追随张謇足迹、感悟张謇企业家精神为内容,推出“张謇文化之旅”“张謇企业家精神之旅”“张謇青少年教育之旅”。
南通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的博物馆优质资源。围绕“文博之乡游”,大有文章可做,比如推出“环濠河博物馆群线路”“文脉传承线路”“纺织大关线路”,带领游客探源江海文明,感受城市人文底蕴等等。
文旅消费既是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式和组成部分,也是稳住消费经济大盘,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唯有依托资源禀赋,挖掘特色、塑造特色、宣传特色、提升特色,以地方特色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才能走出一条独具南通特色的文旅高质量发展之路。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