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全省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工作推进会议上,海安做交流发言,全省共6家,南通唯一。
海安市委自成立社会工作部以来,率先探索打造与信访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三位一体运行的“社会工作综合体”。海安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吴叶青说,把党建引领接诉即办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持续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重要抓手,推动群众诉求办理从“分头跑腿”转向“一站统管”,从“程序繁复”转向“高效闭环”,从“表层应对”转向“深层治理”。
年初以来,海安群众诉求响应率达100%,平均办理时长压缩至1.8天,重复投诉量下降67%,“接诉即办”正成为撬动基层善治的新支点。
党建引领促改革
从“九龙治水”到“握指成拳”
“过去处理小区停车纠纷,社区、物业、城管要跑个遍,现在党支部牵头开个联席会就解决了!”在宁海街道凤栖花园党群服务站,刚经历车位改造的居民王建华感慨。这个曾因300多个车位缺口引发频繁投诉的老旧小区,如今,由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服务站党支部书记,联动住建、城管等部门现场办公,硬是在有限空间里“挤”出132个车位。
去年7月,海安市委专题召开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进会,发布实施意见,推行“把支部建进小区”善治模式,成立社会工作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党总支,将12345政务热线、网格化管理、调解与基层政权、协商议事、人民建议征集、志愿服务以及信访等业务融合,让治理资源集成。同时,会同纪委、编办、司法等部门,依据三定方案、法律法规等,明晰市级机关部门、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职责,建立“市—镇—村(社区)—网格—微网格”穿透式指挥体系,各级承办单位照单履职,减少推诿扯皮,也避免属地责任泛化。
基层治理的“化学反应”源于顶层设计的变革。“过去12345热线、网格事件、信访件分散在三个部门,现在数据全量接入一个平台。”海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副主任陈子锋打开大屏边演示边介绍,上午9点网格员上报的路灯损坏问题,10点派至住建局市政科,下午3点维修完毕,全过程轨迹清晰可见。这种“穿透式指挥”模式,让群众诉求办理平均提速40%。
问题导向破梗阻
从“踢皮球”到“跑直道”
“没想到打个电话就解决了孩子转学难题。”家住海安开发区李娟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今年2月,她因工作调动需办理子女跨区转学,原本做好“跑断腿”准备,却在12345话务员指导下通过“教育服务专席”在线提交材料,两天后便收到入学通知书。“70%咨询类诉求实现‘在线答、直接办’”,海安市政务热线负责人吴昌峰介绍,通过建立2000条标准化知识库和部门“首接负责制”,基层承办量同比下降三成。
针对同一事项多头受理、多头交办,海安创新“受—访”一体化机制,由首接人员全程盯单回访,充实知识库,强化业务培训,70%的诉求实现在线答、直接办,为部门区镇减负。同时合并联动平台与OA办公系统,对话务、网格、公众号、上级交办等渠道诉求全量汇聚、线上一体化流转派办,承办单位从“多头答复”变只需答一次。
针对复杂诉求的“踢皮球”顽疾,海安创新推出“公开晾晒”机制。在“海心安”民生直通车平台上,某餐饮店油烟扰民投诉的处理过程被全程公开:生态环境局检测超标、市场监管局约谈整改、街道协调安装净化设备,每个环节都有撮合责任人。“过去部门回复常打‘太极拳’,现在群众盯着进度,谁都不敢懈怠。”参与办理的部门驻场人员坦言。每季度发布的“十佳十差”工单榜单,更让承办单位感受到“阳光监督”的压力与动力。
海安还发布《群众诉求办理工作手册》,对合理诉求分类处置简化手续、优化流程、制定标准;对多次不满意诉求经核实后维持合理答复、不再交办,避免“满意度”成为基层的沉重包袱。
多元共治提质效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海安建立社会工作部、信访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全体负责人定期公开接访机制。由市委主要领导带队每月开展基层治理“大体检”,逐一下沉区镇,推动“一个问题”向“一类问题”的解决。
去年9月开学,海安高新区某小学发现学生程某未能到校报到,班主任通过向12345热线反映,了解到该学生独自在医院陪护中风卧床的父亲。社会工作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立即提请分管副市长召集教体、公安、民政、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会商,形成解决方案,并向社会各方筹集资金帮助孩子生活、学习。目前,该学生已经复学,他父亲也被接到户籍地医院救治。这种“每月一名市领导驻点办公”制度实施以来,已推动解决各类急难愁盼“硬骨头”问题21件。
海安实行双核联动协同办机制,社会工作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共同牵头,组织重点承办单位每日疑难工单研判、每周社区现场办公、每月重点诉求集中会办、每季现场核查,对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疑难工单提级办理。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里,新就业群体正成为“流动哨兵”。美团骑手张伟送餐时发现某小区消防通道堵塞,通过“网格微信群”上传问题,两小时后隐患即被清除。目前,已经有1432名“外卖小哥”“快递小哥”到社区报到担任微网格信息员,为基层治理增添一股新力量。3月12日,既是外卖骑手也是社区网格员的严小兵奋不顾身跳河救人,以实际行动为社会注入温暖与力量。同时,海安还通过发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等2.3万人的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全民共治”生态圈,基层治理满意度跃升至92.7%。
记者 赵勇进 通讯员 洪俊 吴昊 张正宇
短评
“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群众。”这是海安市委社会工作部和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秉承的宗旨。其背后表明的是一种态度,该市创新探索接诉即办工作法,就是把群众的事放在心坎上。从被动接单到主动治理,从单兵作战到协同破题,这座城市用实践印证:基层治理现代化不是技术设备的堆砌,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机制重塑。当部门藩篱被打破、流程梗阻被疏通、社会力量被激活,诸如“接诉即办”这样的创新工作法就能真正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 ·赵勇进·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