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倩
在人们对旅游品质和教育意义的追求不断升级的当下,研学游凭借其独特魅力,迅速成为旅游市场的热门之选。近日,崇川举办的研学旅游产品招商推介会,以“自然生态、科技创新、非遗传承、康养休闲”四大主题线路为框架,不仅展现了主城区资源整合的魄力,更以“可触摸可互动、跨领域主题化”的核心设计,为区域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
研学游的本质在于激活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把课堂搬到大自然和社会的大舞台上,让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成为激发学习兴趣的火种,让专业的讲解和引导成为打开知识殿堂的钥匙。游客可以在“自然生命之旅”中穿梭森林野生动物园、森迪冰雪海洋乐园触摸生命的韵律,走进军山风景区、南通植物园沉浸式体验自然教育课堂;在“康养之旅”中漫步狼山、城市绿谷一起“森呼吸”,探秘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解码《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走进唐闸镇北市景区抚摸近代工业的风骨。这种“可触摸、可互动”的研学设计,让知识从课本延伸到现实,使“研有所思、学有所获”真正落地。
从单一场景走向全域联动,研学游需要以点带面,串联起更广阔的文旅资源。此次南通提出的“全域研学”理念,正是整合“江海文化”“张謇精神”等重点IP,实现资源重组,是对本土文化禀赋的精准提炼。例如,“科技创新之旅”中将南通中远船务、大生集团的工业研学与通富微电、智行未来车联网中心的先进实践相结合,游客既能深入了解“向海图强”的城市名片“张謇精神”,还能展望未来领略科技现代化的魅力;“非遗之旅”中将南通博物苑与珠算、帽饰、蓝印花布、风筝串联成链,走“博物苑+”的研学线路,体验式打卡非遗制作,感受文化古韵的传承与弘扬。这种“主题化、跨领域”的产品设计,既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又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有利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高质量发展研学游,必须平衡市场活力与规范监管。一方面鼓励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研学产品。另一方面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研学游的标准体系,从线路规划、课程设计、导师培训到安全保障,都要有明确的规范。同时,引入用户评价机制、开展机构星级评定,倒逼服务提质增效,推动研学游市场朝着更加规范、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未来,南通还需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拓展跨区域研学线路,深入挖掘特色资源,开发多领域精品课程,并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研学游从“网红”走向“长红”。
当前,文旅产业正从流量竞争转向内容竞争。文旅融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以文化为魂、教育为脉、产业为基的系统工程。当一座城市能将自己的历史文脉、生态禀赋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研学场景,便能在文旅竞争中开辟独特赛道,为地方发展书写更多“诗与远方”交融的新篇章。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