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江海评论 > 正文

我们的工作会被AI抢走吗

2025

04-08

09:41

来源

南通网

举报

分享

前段时间,知名作家郑渊洁突然关掉自己的社交账号,留下一句让人心头一紧的话:“AI四秒就能写出我的风格,我认输了。”这位陪伴几代人成长的“童话大王”,用最直白的方式揭开了一个现实:当AI连作家都能替代时,普通人该怎么办?有人试过让AI模仿郑渊洁的文风,发现它确实能在几秒钟内编出皮皮鲁的新冒险,甚至比人类写得还快。但仔细读过就会发现,那些故事像是用积木搭出的城堡,虽然工整漂亮,却少了藏在砖缝里的童真。

其实AI“抢工作”早就在我们身边发生了。打电话给银行客服,接电话的可能是声音温柔的机器人;快递仓库里,机械臂分拣包裹的速度比人工快三倍;就连公司里写报告、做表格的活,现在也能交给AI处理。更让人不安的是,连写小说、编剧本、谱曲子这些需要创造力的工作,AI也开始插上一脚。某网络小说平台推出“AI写作助手”,输入几个关键词就能生成完整的故事大纲,甚至有人用AI模仿周杰伦的风格写了首新歌,播放量破百万。但听过的网友都说:“调子挺像,可就是少了点味道。”

这种“少了点味道”的感觉,恰恰点破了AI的软肋。它能把《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改成开宇宙飞船,却想不出“紧箍咒”这样精妙的设定;它能模仿余华的文风写出一个苦难故事,却描不出福贵蹲在田埂上那种骨子里的苍凉。就像郑渊洁说的,“AI写得再快,‘没有想象力’这个坎它永远跨不过去”。更重要的是,当AI生成的医疗报告误诊了病人,当它模仿明星声线骗过粉丝转账,这些责任该由谁来承担……这些问题至今还没有答案。

普通人害怕AI,不只是担心丢了饭碗。外卖小哥被送餐机器人取代,失去的不只是一份收入,更是“我这双手还能干什么”的自我怀疑;年轻人看着AI写的论文比自己还工整,难免会想“寒窗苦读十几年到底值不值”。但换个角度想,幼儿园老师抱着哭闹的孩子轻声安抚,心理医生从患者躲闪的眼神里捕捉到心结,老匠人指尖摩挲着木纹寻找下刀的角度——这些带着体温的场景,AI永远学不会。就像再精准的医疗AI,也代替不了医生拍拍病人肩膀说“别怕”时传递的力量。

面对这场变革,有人焦虑,也有人找到了新出路。工地上的测量员学会了操作无人机测绘,会计开始研究怎么用AI分析财务数据,就连街头摆摊的大妈都用上了智能点餐系统……这些例子告诉我们,与其和AI硬碰硬,不如学会借它的力,就像三十年前会用电脑的人找到好工作,现在会指挥AI写方案、做设计的人更抢手。

当然,光靠个人努力还不够。需要社会给转行的人架起桥梁,就像外卖平台开始给骑手培训无人机维修技术;需要法律跟上时代,比如规定AI生成的歌曲如果用了周杰伦的曲风,版权费就该分给原创者;更需要守住人性化的底线——医院里可以引入AI辅助诊断,但最后签字的必须是真人医生;学校可以用智能批改作业,但教孩子做人做事的还得是活生生的老师。

郑渊洁虽然停更了账号,但他那句“人类最厉害的武器是想象力”点醒了很多人。三十年前,人们担心计算器会让孩子不会算数,结果它成了学习的好帮手;二十年前,自动取款机让银行柜员减少,却催生出理财规划师等新职业。AI带来的改变或许会更剧烈,但历史告诉我们,机器淘汰的从来都是重复劳动,而人类独有的创造力、同理心和责任感,正是推开新时代大门的钥匙。就像我们至今还在读李白杜甫,不是因为他们写得快,而是那些诗句里跃动着的,是AI永远无法复制的生命温度。


[编辑: 姚沁辰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

南通日报社 2009-2016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