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杨梦秋,1992年生,江苏如皋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培养对象、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省高级盆景技师、如皋市盆景拔尖人才。先后师承国际盆景艺术大师花汉民、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王恒亮。曾获2016年首届“花木大世界”杯盆景技能大赛特等奖、2020年首届江苏省盆景技艺技能大赛一等奖。
■ 一个饭局 让我走上技艺传承这条路
如皋是花木盆景之乡。记得小时候,就经常看见爸爸对着家里的几盆黄杨、罗汉松修修剪剪。不过当时只是觉得有趣,从没想过自己长大后会做这一行,还成了一名高级盆景技师。
2013年,我大学毕业。11月初,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如皋著名的国际盆景艺术大师花汉民老先生吃了一次饭。闲聊时,花老跟我说:“学什么都不如学门手艺,现在学盆景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有文化的就更少了。”于是,花老成了我的盆景制作引路人,之后我便一头扎了进去。
2016年5月,如皋举办首届“花木大世界”杯盆景技能大赛,两个半小时内需完成开坯、放条、整片等工作。当时我学盆景制作还不到3年,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捧着一盆毛坯雀舌罗汉松就上了场,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最复杂的盆景制作,再加上笔试成绩遥遥领先,最终结果很惊喜,也很意外,我竟然获得了特等奖!
刚开始学习盆景制作,想法也很简单,就是会一门手艺,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几年下来,得了大奖,工作收入也很稳定,还担任了一家公司的苏州分公司负责人。但就是觉得心里不得劲,那时候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改变来自一次国际青年盆景交流活动。
■ 一次交流 我见识到中国盆景另一面
2019年3月30日,第二届上海国际青年盆景论坛如皋专场举行。
那是一次国际性的盆景交流盛会。记得当时有来自美国、德国、捷克等国家的15位专家参加,世界盆景友好联盟主席林赛·贝博及夫人也来了。作为代表,我与他们进行了交流。现在回头想想,还挺感谢当年所学的专业,打下了较好的英语基础,与这些外国友人交流起来没什么压力。
可能就是因为我的表现,那次论坛结束后,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秘书处就邀请我加入。从那时起,我就经常性地参与秘书处组织的相关活动,先后组织策划了1场国际竞赛展览、6场国家级展览及多场省市级展览。
眼界的拓展,我也渐渐找到了新方向。我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升,盆景产业悄然发生着变化。其中,小微盆景因为美观精致、物美价廉、易于养护,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欢。
地方政府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发展新空间。2020年,如皋启动“盆景拔尖人才培养五年行动计划”,邀请全国盆景界的大师、专家、学者全程参与人才选拔与培养,建立中国小微盆景基地,挑选出10名拔尖人才入驻。我有幸成为其中之一。现在,经过近3年发展,我的工作室已有500多平方米展示区、1500多平方米培育室。
盆景产业化之路越走越宽广,除了小微盆景之外,这几年我还开拓了一个市场成长点——中大型盆景素材。“如派”盆景以前多是从广东、浙江一带选购素材,再进行加工制作。现在,我在老家承包了32亩地,种植柏树盆景素材,预计8~10年的时间可以长成。
不过由于缺乏经验,这几年种植过程中,我也走了不少弯路:比如一开始的选苗不严谨,夹杂着许多病害苗;中期造型把控不够准确,经历了多次复工……但不管怎么样,我都坚持了下来。我觉得,要做出点名堂,就是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而这条路只能靠自己摸索前进。但纯粹的素材培育,仍不是我事业的方向。
■ 一个梦想 提高盆景养护的科技含量
从拜师学艺到今天,我做盆景也已将近十年。每个盆景人都有一个梦想,就是要推动盆景产业化,让盆景能够走进千家万户。消费群体扩大了,盆景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艺术光彩。
但盆景养护有一定的要求。我曾做过一次调研,发现刚入门的爱好者购回的盆景中,有八成以上一个月内就会因为浇水问题而死亡。我们业内有句行话,“不干不浇,浇则浇透”,但没经验的人哪知道浇透要浇多少啊。盆景的养护难题限制了市场消费,病虫害防治暂且不说,单就“浇水”便劝退了不少人。如果不解决养护问题,盆景绿植的市场就很难真正打开,何谈让盆景走进千家万户?
于是,我就开始琢磨怎么样能在保证美观、独立且简单的条件下,实现自动浇水,先后推翻了六七个方案,终于做出了现在的这种小Z智能花盆。它的原理并不复杂,在储满水的情况下,能持续运行一个半月。而且,它采用的是浸泡这一公认最好的浇水方式。为便利使用,我还开发了小程序,通过微信小程序既能手动控制浇水,也能根据系统智能匹配植物大数据自动浇水。现在,这款产品已获得2项国家专利,还有2项专利申请也进入了实审阶段。接下来,我除了继续优化花盆外观等外,还会在拓展功能、精准化服务上做些深化。比如针对不同树种的不同生长阶段,甚至结合土壤的特性,制定出高度智能的浇水方案,不仅让盆景活下去,更能长得好。
其实,整个盆景行业目前还是非常传统的,无论是技艺传承,还是日常养护上,科技含量较欠缺,我想通过自己的摸索推动盆景普及推广。目前,已有一些机构对小Z智能花盆表现出兴趣,我有信心可以迅速批量生产,通过现有的销售网络,让这种养护神器帮助更多的消费者跨过盆景养护的“第一道坎”,不断拓展花木盆景产业在父老乡亲楼栋庭院里的生长空间,让绿色产业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本报记者徐爱银 采写整理
袁杨梦秋在制作盆景。
小Z智能花盆。
本版图片由被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