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化周刊

——记中国理化教育的先驱教育家尤金镛

守文游艺 养晦尊时

□尤灿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江阴与南社》一书,介绍了10个和南社有关的南菁学子,其中有两个南通人,一个是孙儆,另一个是尤金镛(1868—1957),书中称他为国学大师、教育家。

1

为南通最早教授理化的中国人, 翰墨林书局聘请的第一个中国籍编校

据《通庠题名录》记载,1896年秀才考廪生的古文辞考试中,尤金镛和孙儆、白雅雨、顾倓基等同科录取,都曾在南菁书院求学。当年大江南北贤才名士皆集南菁,其中南通人还有沙元炳、徐昂、孙钺等。1864年出生的沙元炳,1865年出生的顾倓基,1866年出生的孙儆,1868年出生的尤金镛、白雅雨,属于南通地区那个时代最出色的士子,他们年龄比张謇那代士子小十来岁,又比后来的顾贶予、徐昂、顾怡生、曹文麟大十来岁。

1898年,晚清重臣瞿鸿禨有感于清王朝的没落,上书慈禧太后,建议加开经济特科,培养济世之才,保举陈三立、丁立钧、孙诒让等十五人,又择优附送金松岑(懋基)等江苏士子六人免试入南菁书院。又按内政、外交、理财、兵政、格致、算学等六门考核取士,尤金镛作兵政题,取第二,考入江阴南菁书院。尤金镛南菁书院前后9年,学习现代文明的思想和知识。

尤金镛毕业回通后,张詧闻讯即委人送来聘书,聘他到翰墨林书局任编校,尤金镛拒绝了其他地方的邀请,入职翰墨林书局。次年,因他的人品和学识,被南通女子师范聘为第一个男教习。

1907年,尤金镛入职女子师范后教授理化和博物,是南通最早教授理化的中国人,之前都是张謇高薪聘请的日籍老师教理化。据现有资料,尤金镛是翰墨林书局聘请的第一个中国籍编校。

据上海书店出版的《南菁书院志》记载,尤金镛1907年编译日本人藤井乡三所著《物理学公式》,1911年编译《近世化学教科书》,这两本书是中国较早的理化教材,启蒙了清末学习理化的中国学子。在他影响下,他的二弟尤月三、三弟尤慎铭也对理化产生了兴趣。三弟尤慎铭通师毕业后,被张謇送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他选择了师范部理化科。1910年学成归来,终身在南通师范教授理化,桃李满天下,培养出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有机化学家袁翰青等一批才俊。袁翰青曾撰文回忆他喜欢上化学,就源自尤慎铭在课堂上的一次化学实验。尤慎铭的女婿黄耀曾也是有机化学家,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尤氏兄弟为中国的理化教育做出杰出贡献,他们是中国理化教育的先驱。

据尤金镛自撰年谱记载,1908年他编成《水产志》,1909年译化学方程式及物理学公式。1916年,尤金镛二妹尤瑜编成女子中学师范用《烹饪教科书》,以上书籍均为翰墨林出版。尤金镛在翰墨林书局任职12年,编校了很多课本。

尤金镛字亚笙、萸生、半朽翁,晚年号惜秋华馆老人。精通日文、物理、化学、博物、生物,国学深厚,擅诗文知书画,小楷精雅,独有文人意趣。画家陈师曾来通后和尤家人的交往非常多。尤金镛的二妹尤璞君,与陈师曾岳母范姚夫人是好友。尤金镛的三弟尤慎铭和陈师曾同年入职南通师范,又都有日本留学的背景,平时往来频繁。尤金镛的妹夫、南通博物苑首任苑主任孙钺和陈师曾也交往颇多,陈师曾赠孙钺的作品很多。当时尤氏兄弟尤金镛、尤月三、尤慎铭,均得陈师曾赠画。

陈师曾在通期间曾和李苦李、陈峙西合作《龚空庵诗意图》赠尤金镛。此画李苦李题款:不是相思不是禅,梦回清泪一澈然。瓶花妥帖炉香定,觅我童心廿六年。亚公属画,壬子正月初九,陈衡恪、陈华、李祯合作于通州之西园。陈师曾在通期间,是西园最繁荣的时期,这幅画见证了西园最兴旺的年代。西园作为南通文化艺术的重要交流平台,南通及来通的文化人在这里来来往往,各种思想在这里汇聚激荡。西园(翰墨林书局)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出版机构之一,中朝文化交流的园地,还是南通近现代绘画的发源地。

1918年,尤金镛离开翰墨林书局,兼任南通中学国文老师,任职期间,二弟尤月三在校里教数学,三弟尤慎铭教理化。尤氏三兄弟同时执教南通中学,教授国文及数理化四科,成为通城佳话。

2

留在家乡,投身南通的近代化建设之中

2014年嘉德拍卖行,拍卖民国一百多位书画家为南通秦太夫人寿辰作的册页。题字作画的,除齐白石、黄宾虹等外,还包括尤金镛、尤无曲父子,徐昂、徐立孙兄弟,曹文麟、费范九、孙儆、范姚夫人、王个簃等南通籍书画名家。尤金镛虽不以书法名世,但他的书法亦是收藏市场罕见的珍品,为时人所重。新中国成立后,尤金镛曾任南通市政协委员,他去世后,南通政协编印了他的诗词辞章研究文集多卷,可惜“文革”期间毁于一炬,今仅可见《媵句释词》一卷。

置身张謇打造新世界雏形,家乡日新月异的年代,尤金镛因张謇兄弟的看重、家乡良好的大文化氛围和在外游学多年没能照顾家庭的原因,安心留在家乡,用他的学识守护这方热土,并影响了三个弟弟,一同投身于南通的近代化建设之中。张謇兄弟对尤氏兄弟一直很看重,每年春节尤金镛都会收到张謇委人送来的年货,尤金镛的父亲八十大寿,张謇、张詧兄弟都到家里贺寿,还做了贺诗。尤家兄弟一直住在丁古角尤家老宅,老宅里有南通两大奇树之一的明代楷树,树下有口古井,尤家人围井而居,一百多年来和睦相处。尤金镛曾筹措了五百大洋,托在日本留学的尤慎铭,为他买回一批化学仪器,供他做化学实验,那时五百大洋可在南通城买座带院子的住宅。

尤金镛把一生所学传授给他的学生,用他开明的思想影响妹妹弟弟,教育培养尤家子弟。尤金镛主张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充分尊重和支持儿子的天性爱好,令三个儿子都学有所成。他定下了“格物致知 守文游艺”的家训,讲究务实求真,不争长短,节俭惜福,心怀敬畏。这些充满智慧的思想和人生准则,影响了一代代尤家人。

3

培养了三个出色的儿子

尤金镛长子尤其伟(1899—1969),《中国科技专家传略》一书,称其为“中国近代昆虫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热带作物昆虫学研究的开拓者和组织者,等翅目昆虫专家。”广东中山大学、南通学院、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教授,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华昆虫学会理事,广州分会理事长。

早年参与创建中国最早的昆虫学团体——六足学会,创办中国第一份昆虫学期刊《趣味的昆虫》月刊,编著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昆虫学专著《虫学大纲》、中国最早的应用昆虫学专著《害虫防除学》。20世纪30年代和鲁迅的三弟周建人,为商务印书馆编《吸血节足动物》。尤其伟文学修养极高,精通文物字画,爱好集邮,善金石篆刻,尤精于刻砚。

次子尤其倜(1901—1989),南通市科协常委,市政协委员,任教于南通学院(农科)、南通农校。退休后和其子尤世瑾一起负责“内寄生蜂——姬蜂”科研项目。此项目为国内首次,原南通市科委立项,后升格为国家科委立项。研究报告在《中国昆虫学报》正式发表后,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关注。中国昆虫学会成立40周年时,获荣誉奖章。尤其倜多才多艺,南通博物苑收藏了几十幅由他绘制的昆虫及鸟类解剖图。

三子尤无曲(1910—2006年)被称为中国绘画史上“南宗山水画最后的守护人”。诗书画印兼善,并精通园艺,独创“曲园盆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尤无曲加入中国早期美术社团蜜蜂画社。20世纪40年代初,拜京派绘画领袖陈半丁为师。1941年在京举办画展,齐白石出席并收藏其最贵的作品,并为尤无曲亲定润例。新中国成立后尤无曲回南通,用享誉京沪画坛的毛笔在南通医学院画人体解剖图,化单调为纯粹,寄信念于毫端长达26年。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尤无曲三上黄山,古稀变法,形成泼写结合的新画法,创“笔墨水融”说。作品被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收藏。

三个出色的儿子,是一代教育家尤金镛的最大成果。1957年90岁的尤金镛,自拟对联“抱残守缺霉书裹,养晦尊时老布衣。”这副对联是尤金镛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2022-09-14 ——记中国理化教育的先驱教育家尤金镛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09689.html 1 3 守文游艺 养晦尊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