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沿江生态 推进长江保护
如皋市长江镇地处长江如皋段北岸,滨江靠海,素有“万里长江,只此一镇”的美誉,是长江沿线唯一以长江命名的镇,拥有着48公里的黄金长江岸线。但是由于一度过度开发,长江镇沿江岸线江豚吹浪、沙鸟得鱼的景象几乎消失了。
长江镇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以各部门单位为成员的长江大保护(生态文明)工作领导小组,立足绿色发展理念,谋划方案综合施策,从拆除非法码头开始,推进长江岸线如皋段全面复绿,修复生态。
2017年,长江镇集中攻坚,一举拆除31座沿江非法码头,腾地803亩,全部复垦复绿;2018年,投资1.4亿元,高标准建成污水处理厂排口人工湿地生态屏障工程,绿色生态底色逐步绘就;2019年,再次加大投入,在长青沙岛6幅地块植树造林750余亩。至此,全镇绿化覆盖率达28.4%。
2021年,总投资3亿元的龙游湾生态景观带规划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是沿江生态景观带建设工程的一部分。如今,龙游湾沿江生态景观带特色示范段基本建成,完成5.5公里堤顶路提升改造,复垦复绿800余亩,恢复沿江生态岸线近6公里。作为如皋市落实长江大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龙游湾生态景观带建设,对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含量”具有重要意义。徐爱银
■ 巡江成习惯 一直未改变
最初巡江,是因为在没有驳坡加固前,江堤就是土堤,浪头一来就把泥土冲走了,江堤就变小、变矮。一旦决堤,江水就会冲垮房屋、淹没农田、危及人身安全。为了防止危险发生,白天黑夜都有人轮流守在江堤上。当时我主要负责3号洞到4号洞之间的江堤,大概3里路程,不论刮风下雨,每天至少要走一圈。
江堤驳坡以后,不需要人白天黑夜地守着了,但我还保持着巡江的习惯,看看涨落潮的时间、观察江水水位高低。
2012年,是我们搬到拆迁安置小区的第3年,骑电瓶车到江边只要一刻钟左右,我去巡江更方便了。那个时候还能看见江豚跃出水面戏水,白色的少见,黑色的多一些。看得多了也就不觉得有多稀奇。
这一年,我孙子10岁、孙女5岁,我带着俩娃一起去江边看江豚,孩子们那个高兴劲儿哦,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从1974年到2012年的这38年,不仅仅是江豚多,江里的鱼也多,我巡江时,经常能看见大大小小的渔船空船出去、满载而归,渔民们的脸上满是喜悦。
我不会游泳,也就没想着要靠捕鱼为生,尽管那时候村里超过半数的人家买了渔船。不过趁着巡江,我会去江滩上“捡漏”,退潮后江滩上常有没来得及跟着潮水“撤退”的鱼、虾、蟹,我就捡回去自己吃,还能省下一笔买菜钱。
■ 江豚不见了 巡江变护江
2015年以后,巡江时几乎看不到江豚了,渔民能捕到的鱼虾蟹也少了。
一方面,长青沙小岛上和附近的很多村民都下江捕鱼,一船一船地往回拉,甚至还用上电捕、炸鱼等方法,虽说渔民赚了钱、改善了生活,但无疑对长江水生资源是灭顶之灾。再一个,岛上慢慢有了码头、工厂,扬尘、污水、噪声跟着来了,给长江生命的迁徙和繁衍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江豚被大船的螺旋桨打伤、打死屡有报道。况且,那会儿谁会想到要保护长江啊,更不会想到江豚竟然变成了濒危物种。
江滩上的垃圾多起来,塑料瓶、塑料袋……“捡漏”变成了捡垃圾,巡江变成了护江。
2016年,中央就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方针,长江镇拆除了很多沿江的非法码头,复垦复绿,又在长青沙岛上植树造林,我们知青社区还获得了国家森林乡村的称号。环境好了,来岛上玩的游客多起来,我巡江时又多了个任务:劝告到江堤下玩儿的游客上岸。
2019年12月,长江镇成立了“滨江盟”护江志愿队,我主动申请加入,每天义务巡江、护江,要走三四公里的路。最近几年,志同道合的同伴也越来越多,“滨江盟”从最初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50多个人,年纪最大的已经77岁了。
每次走过长长的江堤,看着一望无际的长江,我就想:什么时候才能再看见江豚啊!
■ 不懈守初心 保护母亲河
2019年,国家发出长江10年禁捕令,江苏长江沿岸2020年1月1日零时起全面禁捕。岛上的渔民们都卖了船、上了岸。跟1974年相比,大家的日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不能下江捕鱼了,好些人却也找到了其他的出路。很多渔民化身护江员,一起守护长江。
禁不住江水冲刷的土江堤变成了石堤,每逢下雨一脚一个泥坑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
更可喜的是,今年是禁捕的第3年,长江生态保护已有了很明显的效果:从江堤上走,能看见江面上有鱼跳,还有白色的鸟飞过江面觅食。尤其让我兴奋的是,南通江面又出现了江豚欢快的身影。
我今年67岁,在江边住了大半辈子,喝过长江水、吃过长江鱼。巡江48年来,江堤越筑越高,土江堤变成了砂石路,又变成了水泥路、柏油路,我巡江护江从走路变成骑自行车、电瓶车,现在又换成了电动三轮车,保护长江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放弃的一份责任。除了身体力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外,我还和“滨江盟”的队友们在江边种树、进社区宣传“保护长江、人人有责”,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护江队伍,保护母亲河。
如今,在长江镇,从老人到小孩,长江大保护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我巡江护江的脚步也不会停下! 本报记者徐爱银采写整理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被采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