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里,深秋的味道越来越浓。2日上午,刚清理完路边落叶的王冬华又急匆匆骑上电瓶车赶回了通城北郊的龙湖佳苑家中。今年年初,78岁的母亲生病卧床后,照料家里的担子就落到了王冬华一个人的肩上,每天上午、下午都得抽时间回来一趟,不然他怎么也没法安心。
不幸频降临这个家庭
记者来到王冬华家中时,他刚回家没多久,正准备午饭。“不怕你笑话,这碗里的筒骨已经烧了四五回了,今天中午再烧一次,看还能不能再熬出点汤汁。”54岁的王冬华从墙边一个颇有年代感的碗柜中端出一个大碗,指着碗内的3根骨头向记者介绍起来。
王冬华是几年前拆迁安置过来的,房子只简单装修了一下,家具也不太多,屋内显得空荡荡的。
王冬华说,自己年轻时在厂里上班,父亲当时也有1000元左右的退休金,母亲则干农活、料理家务,一家三口虽然不算富裕,但也还算过得去。不幸是从父亲生病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父亲查出患上了肺癌,经过近3年的治疗,还是离开了人世间,并给这个家留下了一大笔债务。
王冬华一边工作,一边还钱,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在王冬华即将迈入而立之年时,经人介绍,他和邻村的一位姑娘迈入了婚姻的殿堂。2000年,女儿的呱呱坠地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喜悦。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他给女儿取名为千禧。然而好景不长,王冬华渐渐发现女儿的异样:始终不会说话,教什么也都不会,还出现了攻击人的举动。后经医院诊断,女儿是精神分裂症,从此过上了终日与药相伴的日子。
一家四口有三个残疾人证
在和王冬华闲聊的过程中,老伴和女儿也待在一边,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仿佛能听懂我们的聊天。
“说实话,她们俩看起来好像还蛮正常,但都定残了。”王冬华从屋内拿出3个绿色的小本本放到桌上,都是残疾人证。“母亲是听力残疾,老伴是智力残疾,女儿则是言语、智力、精神多重残疾,一家四口3个残疾人,这日子真的过得很艰难。”提起家里情况的时候,王冬华数次哽咽。王冬华说,母亲之前虽然听不见,但总归还能干些家务活,帮忙照看一下老伴和女儿。今年老人突发脑梗,后来又患上严重的老年痴呆症,现在只能躺在床上了。
“我老婆是脑膜炎后遗症,说话不利索,去哪里都不认识,只能干点洗碗、晒衣服等简单的活计,再协助我照顾一下母亲。”王冬华告诉记者,自从厂倒闭以后,他就在附近找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自己有尘肺病干不了重活是一方面,最关键的还是离家近,方便照顾家里。由于担心母亲长期卧床容易生褥疮,每天晚上王冬华都要把她从床上抱到轮椅上,再推到卫生间抱坐在凳子上清洗身体。“我上午、下午抽空回来一趟,也是掐着时间,以防她想上厕所,毕竟穿尿不湿也不舒服。”
常有好心人暖心相助
在王冬华家的阳台上,记者看到一些叠好的硬纸板以及几个蛇皮袋。“这里都是捡回来的瓶子、纸板等废品,我每天都会到附近垃圾桶去翻一翻,积攒到一定程度后,再借个板车拖到废品收购站出售,一个月八九十块钱,能贴补一点是一点,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
不少人经常看到王冬华去垃圾桶捡废品,慢慢地也都了解到他家的困难情况,时常有好心人伸出援手。“你看,我这床上垫的棉垫子就是别人送的,还有我身上穿的衣服也是别人送的厂里的工作服,老婆和孩子的衣服也是邻居送来的。当然,有时候我看到一些还能用的物件也会带回来。”王冬华从屋里拿出一件棉马甲告诉记者,这就是他前不久刚捡回来的衣服,冬天穿在里面应该挺保暖。“不管新旧,我觉得穿得清清爽爽就行。”
除此之外,社区工作人员有时候也会登门慰问,送过米、油,也送过衣物。王冬华说,好心人的帮助让他感到非常暖心。当被问及有什么心愿时,他稍微迟疑了一下,提出能否给女儿买一件厚衣服。“马上要到冬天了,她有的时候上厕所不受控制,会把衣服弄脏,想给她添一件衣服留作换洗。”
空闲时分,王冬华也会拉紧老伴和女儿的手到楼下散步,暂时把一切烦恼抛到脑后。未来,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还要过多久。但王冬华坦言:“这么多年来已经习惯了,只要自己还在一天,就一定会把这个家庭照顾好。”
本报记者俞慧娟
本报见习记者吕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