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名医来了

——讲述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的故事

无影灯下 那些梦的守候

四方手术间,三尺无菌台。提到做手术,找个好的主刀医生几乎是所有患者最为迫切的需求,却少有人关心麻醉对手术成功的影响有多大。

传统观念里,“打一针,睡一觉”被误认为是麻醉医生的主要工作。其实,作为保障围手术期(围绕手术的全过程)安全的关键学科,与外科医生一样,麻醉科医生的每一个判断、每一项操作同样关系着病人下一秒的生命安全,紧要关头,更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而这样的“神奇”,正在市一院麻醉科的繁忙工作中不断上演。

不仅是“睡一觉”,

当心脏病遇上限期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多年糖尿病、心梗、肾肿瘤……重病缠身,换作任何人都要倒吸一口凉气,沈老伯就是这样一名“不幸”的患者。万幸的是,经过市一院麻醉科与泌尿科的共同会诊,在麻醉科主任宋杰的科学研判下,顺利为沈老伯实施麻醉,保障了其单侧肾脏切除手术的成功,通过两周的术后恢复,沈老伯已经康复出院,回家安享晚年。

回想起沈老伯手术的前前后后,宋杰印象颇深:“在手术前3个月他发生了心梗,通常心梗患者的择期手术在一年后实施相对安全,而他当时又被查出患有肾癌,这是限期手术,需要尽早切除肿瘤。”

时间不等人。术前访视中宋杰发现,沈老伯一直靠坐在床上,双侧面颊透着不寻常的红晕,嘴唇颜色也微微发紫,手指呈现杵状指——这都是大动脉转位病人的典型外部特征。由于胎儿时期心脏发育异常,使得肺动脉与主动脉连接错位,导致本来应流向肺循环进行氧气交换的血液错误地流向了全身,因此,病人通常都有呼吸急促、缺氧的表现。所幸,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沈老伯属于“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这种类型虽然也是血管和心脏接错了位置,但是它中间又增加了一个通道,起到了“负负得正”的效果:从右心房流出的血,经过左心室又流回了肺动脉。说到这儿,宋杰打了个精彩的比喻,“这就好比买了从南通去南京的动车票,明明可以直达,但却选择去了东台中转,虽然绕了路,但起点和终点还是对的。”他表示,从表面上看,沈老伯的手术问题并不大,但术中麻醉的隐患风险依旧存在,不可掉以轻心。

从病例讨论、方案设计、麻醉药品选配到术中血压管理,在宋杰的精准管理下,整个术中沈老伯始终维持着入手术室的基础血压,即使是手术切除带来的强烈刺激,也没有引起血压的大幅度波动,最终平安度过手术期。回到病房,看到呼吸平稳的沈老伯,宋杰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可以说,麻醉医生推动的不仅是手中的麻醉药物,更推动了患者生命的进程。”在宋杰眼中,麻醉医生的每个工作环节都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绝非“打一针,睡一觉”这般简单:术前访视,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麻醉方案;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随时处理突发情况,紧急施救;术后,让患者恢复清醒、减轻术后疼痛,生命体征稳定地离开手术室……

这些,无一不对麻醉医生的执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止于“打一针”,

可视化技术为患者保驾护航

近年来,依托医院优质资源,市一院麻醉科在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宋杰的带领下,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科室年麻醉数量超30000例次,下设心血管手术麻醉、胸科手术麻醉、产科麻醉等多个亚临床专科,为广大患者围术期提供专业的麻醉方案和镇痛服务。

作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麻醉科专业基地,市一院麻醉科在教科研方面持续发力,科室现有麻醉医生42名、麻醉护师(士)1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名、全日制硕士生6名。科室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7项、发表SCI论文及中华医学会期刊论文13篇,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

“以患者为中心。”这是市一院长久以来坚持的办院理念,更是麻醉科始终践行的拳拳初心。多年来,麻醉科坚持学术创新,积极发展可视化技术,运用视频喉镜、纤维支气管镜、超声气道评估等可视化气道管理技术进一步保障困难气道患者围手术期安全。

今年64岁的刘爷爷身体一直挺硬朗,然而突如其来的“胆囊炎”打破了原有的宁静。虽然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并不复杂,但是刘爷爷自身的特殊体质却给手术麻醉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我们检查发现,老爷子存在明显的脊柱畸形,从侧面看,整个人就像一把未能闭合的水果刀一样。”麻醉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杜伯祥介绍,经过充分的术前访视,常规的平卧位麻醉诱导后插管的方式显然无法让刘爷爷安全进行手术,并且,传统腹腔镜下胆囊手术往患者腹腔中充填大量二氧化碳的做法也会让刘爷爷的手术风险系数直线上升。

经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充分沟通,综合评估下,杜伯祥决定通过纤支镜引导下清醒插管来先解决插管困难的问题,然后术中采用小潮气量、高呼吸频率、控制液体等方式来减轻手术麻醉对刘爷爷心肺功能的影响。得益于完备的麻醉方案和杜伯祥的精湛施术,刘爷爷的插管过程非常顺利,手术过程中,刘爷爷的生命体征也十分平稳,没有出现麻醉相关的并发症。术后第一天,刘爷爷已经能下地走路,取得了良好的术后效果。

以人为本,因人而异,是杜伯祥一贯的工作方法与原则。身为麻醉科副主任、南通市重点医学人才,杜伯祥曾远赴意大利锡耶纳大学附属医院进修深造,对类似刘爷爷的困难气道病人具有丰富的处理经验。他表示,“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只有在充分进行术前访视的基础上,为各类患者尤其是特殊体质人群定制个体化的麻醉方案,才有可能将术中麻醉的风险降至最低。

更好地“醒过来”,

当麻醉“推动”舒适化治疗

“医生,我有点害怕,上次检查做着太痛苦了。”过去,在检查前往往会听到患者这样的担忧。而现在,更多的是“这么快就做好了”“一点也不疼”这样的赞叹之声。让患者从害怕检查到坦然面对,得益于市一院麻醉科主导的舒适化医疗的成功开展。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舒适化医疗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39岁的小丽正是众多受益者中的一员。作为先心病患者(室间隔缺损),小丽的日常生活都以静养为主,但意外怀孕让她生活又陷入了泥沼。显然,以小丽的身体条件无法再孕育一个宝宝,但人工流产带来的痛苦却让她倍感恐惧。能否采用无痛人流呢?术前访视时,小丽向医生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面对复杂的病情,麻醉科主任医师杨雪峰给出的答复是:能!这份厚重的承诺,不仅缓解了小丽紧张焦虑的情绪,其背后更凝聚了全科室医护人员的心血。要知道,小丽的身体对于全麻药物非常敏感,剂量和种类上的选择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在为小丽量身定制了一整套麻醉方案之后,手术当日,杨雪峰精心选择了短效苏醒快的麻醉药,同时做好了一系列应对突发事件的抢救预案。手术室内,监护仪上的波形图平稳地跳动着。最终,小丽顺利平稳地接受了流产手术。也许小丽并不记得手术中自己是如何渡过难关的,但她一定记得,术前访视时麻醉医生那掷地有声的回答,就是一剂最好的“强心药”。

目前,市一院麻醉科可开展的舒适化医疗项目包括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分娩镇痛、无痛支气管检查、术后急性疼痛治疗等。未来,随着医院资源的合理化布局,麻醉医生还将在儿童舒适诊疗、无痛介入检查治疗、无痛拔牙、严重睡眠障碍治疗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影灯下柳叶刀,无菌台旁守梦人。那些无影灯照不到的角落,一台台成功手术的背后,市一院的麻醉医师们正默默地为生命守候、为健康护航。

濮丛洲

2022-11-11 ——讲述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的故事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15958.html 1 3 无影灯下 那些梦的守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