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城事

独乐不如众阅

南通民间保护古树第一人捐赠 珍贵档案和600余本书籍

曹云泉寻访古树。记者尤炼 (资料照片)

86岁高龄的曹云泉老人,将南通古树名木档案、“通謇一号”鸡脚棉档案,《张謇全集》《南通市政府志》《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选编本等600余本书籍和珍贵档案,捐赠给埭伍桥社区,该社区棕榈湾网格服务驿站将成立“曹爷爷书屋”,对辖区居民和青少年开放。

无偿捐赠珍贵档案和书籍

张謇创办“近代第一城”资料、“通謇一号”鸡脚棉档案、南通生态农业历史资料、《南通统计年鉴》……14日下午,记者来到曹云泉老人家中时,他正在整理档案资料和书籍。曹老毕业于南通农校,从事农村工作40年,高级农艺师。1996年,他从原港闸区农业局退休。他说:“整理了两个多月,已向埭伍桥社区棕榈湾网格服务驿站运过去南通古树名木档案和450余本图书,装满6个大书橱,剩下150余本图书和鸡脚棉档案,过几天就运过去。”

“我还在分类整理,为书和档案材料做好标记。”曹云泉介绍,这些书,有祖辈留下的“老古董”和以往学习、工作中收集保留的,还有亲朋好友从天南海北寄过来的。而一系列或誊写、或存照的历史档案,包含着曹云泉数十年来考察研究的点滴心血,默默诉说着他对南通的深情。

“我知道,这些档案资料和书籍,让儿孙们继承不能发挥太大价值,不如捐给社区、捐给真正有需要的人。”在曹云泉眼中,这些书籍、资料都很有纪念意义,待“曹爷爷书屋”建成,无论是老年人、中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可以免费借阅,供他们学习参考。

跟随先贤脚步走植棉道路

“棉花秆腰身细,棉花叶子呈大缺刻、深裂形酷似鸡脚……在一大片棉花田里,这株棉花与其他棉花的外形明显不同。”回想起十年前,在通州湾三余镇植棉能手张宏发承包的棉花田里,发现鸡脚棉的场景,曹云泉至今仍激动不已。“这个棉花老品种适合当年地方土机织造粗纱生产,已经销声匿迹了多年。”

《张謇全集》《张謇研究年刊》、10余套张謇创办近代第一城资料、大生集团研究资料……从事张謇研究多年,曹云泉老人对张謇及其事迹如数家珍,“张謇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跟随他的脚步,我也走上了植棉的道路。”

曹云泉介绍,张謇通过兴修水利、改良土壤、选用品种等有效措施确保棉花产量,逐步建立起棉花生产基地。他还大力倡导改良棉花品种,在全国率先进行棉种改良,培育出了纤维长度较长的青茎鸡脚棉。经改良,南通棉花质量明显提高。

十年来,曹云泉矢志不移培育、试种、研究鸡脚棉,并将其取名为“通謇一号”,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受益于特殊的叶片形状,鸡脚棉有较强的抗台风能力,而且它透光性强,有较强的抗虫害能力,适合做棉花絮、工业用棉。”曹云泉希望能让鸡脚棉这一品种走向沿海,面向世界。

保护古树名木是毕生追求

被誉为南通民间保护古树第一人,曹云泉老人捐赠的珍贵档案中,必然少不了“树”的身影:其参与编撰的《南通名树古木》书籍、亲力亲为整理的南通名树古木档案、收集的园艺种植类书籍等琳琅满目。

从2003年夏天开始,曹云泉挎着相机骑自行车、坐公交车和步行,走遍南通的角角落落,行程近千公里,寻访古树名木。每次寻访,他都会详细记录,包括古树名木的基本情况、背景说明,并拍摄多角度照片。他完成了南通地区古树存量、古树生存状况、树龄体量等全面数据材料的归纳,并对古树周围的历史演变、宗教文化、历史事件进行了全面考察。

一说到古树名木,曹云泉老人的双眼都明亮起来,“这是我毕生的爱好和追求,古树名木是南通的宝藏,也是我心中的宝贝。”前不久,曹云泉又在通州区石港镇发现4棵百年古树,其中两棵是南通的当家树种——银杏。目前,这4棵古树已经得到相关部门认可,正在准备挂牌。

目前,曹云泉和老伴与二儿子一家住在棕榈湾小区,隶属于埭伍桥社区。“曹云泉老人将毕生积累的南通古树名木档案、‘通謇一号’鸡脚棉档案资料和600余本图书,无偿捐赠给社区建书屋,此举令人感动。”埭伍桥社区党委副书记王典惟说,“这几天,曹老亲力亲为,与社区干部一起整理档案、图书,‘曹爷爷书屋’过一段时间将正式向辖区居民和青少年开放。”

本报记者尤炼 本报见习记者沈佳颖

2022-11-16 南通民间保护古树第一人捐赠 珍贵档案和600余本书籍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16393.html 1 3 独乐不如众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