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化周刊

夏剑锋:

不止要做一本“最美的书”

人物简介

夏剑锋,1970生,江苏海安人。199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海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第四届草书作品展、全国第二届临帖展、魏晋风度展等,2016年第四届林散之·江苏书法作品双年展草书最高奖。2021年专著《悔琴居札记》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并获“TDC”奖和2022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奖。

2022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评选于11月8日揭晓,海安籍书法家夏剑锋的书法作品集《悔琴居札记》榜上有名。这是《悔琴居札记》继得“TDC”奖后,再获殊荣。

中国“最美的书”创立于2003年,每年的专家评委会皆由资深书籍设计师和出版人组成,至今为止共有446件设计作品脱颖而出,荣获称号。

拿到这本书,不由惊叹“太特别了”。图书的整体形态似一刀宣纸,令人自然联想到书法。书名别出心裁地设计在书的切口上,由此延伸的切口有了封面的属性。书口处层层递进的毛边撕口以及印在上面的书法笔触,使书籍有了更立体的解读,也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富有新意。整本书籍设计语言轻松自然,麻线中式装订不露声色,把读者的视线牢牢锁定在书法之上。

■《悔琴居札记》的生发:

自我书写

夏剑锋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91届美术系,作为一名美术专业的学生,大学时期的书法纯属偶尔写写,用他的话说“不专心也不专业”。

大学毕业后,初衷是为了给自己的画作落款,才想着要把书法写得好一点,于是开始临帖,“但总也写不好,又总想写好,便一直写。”他开始参加一些书法活动,时间久了渐渐成了主业,画也不画了。

夏剑锋发现,书法真是越学越有意思,可探索空间那么大,你有时觉得自己好像略通一二,有时又觉得自己还是一个门外汉。

2011年,友人推荐他去北京学习,接触到了不少书法界名师,他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书写。明白了临帖和创作能力,其实是两码事。从学习班回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慢慢消化、慢慢感受,渐渐打开了创作大门。随即而来的2013年,夏剑锋入选了两个全国大展:第三届全国草书展,魏晋风度新锐展。

小有收获的夏剑锋没有停滞,他不断进取,2015年,排除各种困难,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向多位名家名师求教。“有时不远千里,只为了听老师说上一句话,我需要启示和指引,让自己知道黑暗中正在不断摸索的那个方向到底对不对。”

2016年,第四届林散之·江苏书法作品双年展,经初轮选拔后,夏剑锋进入现场决赛环节,其中决赛第二轮,现场抽题“古质今妍”,用毛笔限时书写文章一篇。夏剑锋平时恰好有用毛笔信手书写的习惯,所以颇为顺利。而现场第三轮,给定内容创作,夏剑锋早早完成了作品,但看看一旁的几位名家都在重写,他有些忐忑,心想:我也重写吧!于是,第二张、第三张,写到后来,已没了信心,进入到“瞎画”的状态,但停下来再看看,竟是“瞎画”的那种状态,让他感觉特别好,就这样写!

多年后,他仍记得自己当时不敢看评委打分,朋友透过玻璃窗看夏剑锋的得分:9分!又一个9分……五个评委,同时给出了高分!

夏剑锋斩获了第四届林散之·江苏书法作品双年展草书最高奖。

后来我想,那么极其随性的创作,到底是什么东西打动了评委?或许艺术需要本性,只有真性情才能打动人。我们有时为了入展,精心地去制作作品,忘掉了初心与书写的快乐。这场比赛给予他的,远不是一个奖项的欢喜,而是从此开始自然书写的启示。

■《悔琴居札记》的延展:

自然书写

2017年年初,夏剑锋先后又入选了全国第二届临帖展、全国第四届草书展。冷静下来,他问自己,追逐展览的意义到底又是什么?夏剑锋沉下心,从历史上梳理开去,无论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那些涂涂改改的痕迹,抒发愤懑的长辈心境;无论是王羲之的《兰亭序》,那些酒后真情的流觞曲水;还是苏东坡的《寒食帖》,那些被贬时的惆怅孤独……“无不是书法家在极自然状态下的经典闪现。”

他渐悟自然书写和展览的意义,也逐渐把书法调整到自然书写的方向。并从2017年开始酝酿、着手做一本《悔琴居札记》,不是写唐诗宋词,不是写李白杜甫的心胸抱负,而是书写自己。只有自己的内容,才能达到语言节奏与书写节奏的契合。他将自己生活的交往、思考中有价值的部分书写记录下来。且不是那些生活琐碎,而让文字反映内容,内容折射思想,思想的价值性才是他的追求。让观者从各个角度都能有所得。

悔琴居,乃夏剑锋书斋号。他早年习古琴。《悔琴居札记》一书中开篇即有一记:《焦边承盘》。古有著名的焦尾古琴,而今他偶得焦边承盘一只,“不知何时何故烧焦,又甚惜之”,他古今对照,风雅之情,意趣盎然。

《不再问》中,记有他与书法大家张锡庚的对话,师曰:“以《十七帖》辅以怀素《小草千字文》可也。”夏剑锋问:“《大观》可乎?”师言笑未答,夏剑锋再问,师默然摇手。于是,不再问。众所周知,《十七帖》为方,古朴直接;《小草千字文》为圆,柔美文雅;然《大观》方圆皆具。那么怎样的途径会更合理更有意义,张锡庚“言笑未答”“默然摇手”,夏剑锋“不再问”,好如这本书在设计上的处处留白,给了所有人以思考,再过许多年,我们依旧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各有见解。

夏剑锋在《悔琴居札记》中的书写,有追晋韵,有求宋意,亦有致敬古代高僧的书写,尽量寻找“稿”的痕迹,保留当时宣纸的残意乃至纸上的污渍,以及书写时不经意的重复与“失误”等等。力求表达生活的真实。书中金句不止一二,力透纸背的妙意,亦不止于作者的思考,更有一万个读者升华理解出的一万个哈姆雷特。

这本书前后做了三年,一开始送去北京的公司设计,但始终无法契合夏剑锋心意。后经朋友介绍,结识了著名书籍装帧设计师潘焰荣。有半年时间,潘焰荣也找不到灵感。有一天,潘焰荣在宣纸店看到一叠宣纸放在那里,灵光一现,立刻打电话给夏剑锋,说:“就做成宣纸的样子吧!”夏剑锋马上称妙!他建议再将书最前面的七张毛边纸页撕口,寓古琴七弦之意。

一拍即合。“最美的书”《悔琴居札记》辗转反复,终于完美落定。

在这本《悔琴居札记》中,所反映的夏剑锋的书写之路还是主以造型为谈,当为他的开篇。然造型因时而变,用笔则千古不易。“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风尚及趋向,造型会跟着时尚和人变化。但书法真正得法在用笔,书写能力的水平高低即反映于用笔高低,光理论不能达到,要真正动笔会写的人,结合足够多的实践,再保持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探讨。”夏剑锋说,下一本《悔琴居札记》他想以用笔为谈,从更专业的角度去思考,去走出更深更远的书写之路。

或于夏剑锋的初心,从不止是要做一本书,《悔琴居札记》——好比他对艺术造诣的进取与追求,就像游山一样,只有游得愈远而愈高的人,才在心目中,自然深刻地领会到那些高远的境界究竟是些什么。

2022-11-23 夏剑锋: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17683.html 1 3 不止要做一本“最美的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