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
我认识的一个自媒体大V兼火爆的公众号写手,十年前从单位离职后,成了一名自由撰稿人,满足了自己阅读、写作和听音乐的爱好。
这十年间,她把自家房子换到近郊,将60平方米的庭院打造成文艺圈内有名的私家花园,悉心培育出蔷薇拱门、凌霄瀑布、香草苗圃,种下了无数花开不断的欧月与铁线莲。她平时除了照料两个孩子、送他们上学外,其余的时间就在自家花木葱茏的小庭院里,冲上花草茶写作。我曾经到她的花园里做客,发现她做的花草茶、糕饼、果酱、沙拉,大部分原材料就来自自家花园,不由感叹她终于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
然而,两年前,她忽然在城中开了咖啡馆,开始早出晚归看店,令众人大跌眼镜。稍有经营意识的人都知道,开咖啡馆可不是一件风花雪月之事,你得找店铺、估算周边的客流量,还要跟星巴克、COSTA这样的品牌连锁店拉开距离;你得找优质的咖啡豆、好的烘豆师,因为挑剔的咖啡精越来越多;你得搞装修,创造出别样的情调,还要进行成本核算;你得找靠谱的店员,培训他们,提升他们冲调咖啡、做糕点、服务客人的水平……虽然她是一名运气不错也有经营意识的老板娘,三个月后咖啡馆就摆脱轻微亏损状态,薄有盈利,但一年后盘点下来,她的利润也只够她支付钟点工阿姨的工资,并支付她从郊区开车上班的油钱。
连她的钟点工阿姨也甚为不解,说:“接送小孩、打理庭院、做个清洁,这些事儿你也不是不会做,还做得比我好,你干啥要开个咖啡馆自讨苦吃?待在家里不是更轻松?”
她的回答可能阿姨一时听不懂:“待在家里久了,一个人的创作力就会慢慢耗竭,就像手机没了电。开咖啡馆,就为着留着那个接触社会的插电接口。”
我订阅了她的自媒体公众号,也看到她写的一系列专栏文章。自打开了咖啡馆后,她的写作风格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繁琐细腻的闺阁风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质朴茁实的文风、一种巧妙的想象力。她坐在咖啡馆的一隅,仔细观察她形形色色的顾客:为了安慰反复拍手、转圈的孩子进来买点心的憔悴妈妈,那个完全不与她亲近的孩子很明显是自闭症;为了歇脚,进来合喝一杯咖啡的八旬老夫妇,他们模样儒雅,偶尔交流一两句,大部分时间沉浸在50年婚姻才会造就的缄默里。在咖啡馆里与男友吵架、流泪、分手,以后默默来这里喝了3个月咖啡的小姑娘;一个人到对面妇产医院做产检的身怀六甲的妇女,进来要了一杯柠檬茶;还有看上去从来没有进过咖啡馆的干体力活的中年男子,肩上残留着石灰粉末,犹犹豫豫进来点了咖啡,拍照发微信,留言安慰远方的亲人,说他在这里过得很好……这些咖啡馆里每天都在发生的镜头,只要有点想象力的作家,都能繁衍出一系列的故事。
自由撰稿人在咖啡馆找到了她的“插电接口”,她有点明白当年J.K.罗琳为什么要去咖啡馆写《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以及她为何能一只手摇着女儿的摇篮,一只手奋笔疾书。真的,咖啡馆有一个奇妙的“场”,它可以孵化出别致的故事,连飘浮在空气里的咖啡香也会打开想象力的开关啊。连她这个曾经蹲家写作8年的人,只要开车去她的咖啡馆,就好像插上电一样神采焕发。
与外部世界“插上电”之后,她发现自己与丈夫、与婆家的关系都变得和煦了。她逃脱了那种相对封闭的生活赐予她的狭隘心态,也逃脱了为了一点针尖大的矛盾就要与亲人怄气的文艺中年的敏感。她太忙了,要做各种咖啡豆的拼配实验,改良虹吸咖啡的做法,研发无糖糕点,为咖啡店的外卖设计印有金句的纸杯,以及在小圆桌上飞快地记下顾客给予她的写作灵感。她发现,当你格局大了、眼界宽了,肯定懒得在小事上斤斤计较。你有那么多的事要考虑,那么大的世界要运作,哪有时间钻牛角尖呢?有了这样一个“插电接口”之后,她甚至从精神层面的无脊椎动物,变成了脊椎动物,她一点儿都不缺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