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城事

金融素养较高 防风险意识强

2万余人参与2022年度南通市民金融素养 和风险防范意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为了解掌握我市广大市民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现状,近日,南通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南通日报社联合举办了2022年度市民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问卷调查活动,共有22626名市民参与了此次活动。统计数据显示,南通市民金融素养整体较高,但对新业态的金融活动和新形式的非法金融等还存在知识盲区,投资者教育普及工作仍需加强。

投资形式丰富,但公众预期收益区别大

调查显示,49.51%的受访者除银行活期账户和定期存款外,购买过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投资经验;27.33%的受访者投资过股票、基金等产品,投资经验相对丰富;5.15%的受访者还参与过权证、期货或创业板等产品的交易,投资经验十分丰富。总体而言,我市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相对较高。

但是,调研结果也显示广大市民对投资的预期收益态度有所区别,只有19.76%的受访者表示不在乎收益率,而57.85%的受访者愿意为了收益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和损失,17.16%的受访者愿意为了较多收益而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和损失,甚至有5.23%的受访者为了实现资产大幅增长,愿意承担很大的投资风险和损失。

这组数据反映了我市居民还是更倾向于追求高利益,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乐于投资股票、股票型公募基金等权益类产品和期权、期货等产品。市处非办樊保兵表示:“追求高收益无可厚非,但还是建议大家审慎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时刻牢记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合理选择适配性投资理财项目,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防非意识增强,但投资陷阱认知有缺失

调查显示,超过93%的受访者知晓金融是特许经营行业,必须依法持牌经营,未经依法许可吸收公众资金可能构成非法集资,同时对于非法集资的案件处置、资金清退规则等都有所了解。对于陌生人推荐的理财产品,95.39%的受访者表示会谨慎对待或者小额尝试买入,仅有4.61%的受访者会重仓投资。可见,广大市民防非意识相对较强。

调查也发现,对于“以房养老”“消费返利”和“艺术品收藏”方面的陷阱,仍有将近30%的受访者缺少认知,但是对于P2P、虚拟货币、私募基金领域以及明星代言的金融产品,90%的受访者表示有所了解,能够仔细甄别,防范风险。

前几年的非法金融活主要是利用P2P、网络众筹、理财产品、虚拟货币等互联网金融概念欺骗投资者,广大市民对这类非法活动已经产生了警觉。樊保兵分析道:“从今年工作来看,假借慈善互助、乡村振兴、退保理财、解债服务等新型的非法集资风险开始聚集冒头,相对来说风险更隐蔽、欺骗性更强,这与本次调查掌握的情况也相吻合。”

宣传教育多样,但公众受教程度有参差

调查发现,82.65%的受访者表示接受过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防非宣传教育,但是仍有15.03%的受访者表示未能关注到我市的防非宣教。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在近一年内身边的亲朋好友遭遇过电信诈骗或其他非法金融诈骗,21.28%的受访者甚至还不知道非法集资的举报渠道。

防非宣传教育是一项持久性工程,也是从源头上遏制非法集资活动、提升公民金融素养的关键性活动。市处非办每年牵头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非宣传活动,今年已组织全市开展“八进”宣传6500余场次,张贴海报5万余张,发放传单、手册等30万余份。下一步,市处非办还将继续强化源头防控,加强投资者教育,在利用好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渠道的同时,积极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渠道开发更多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金融教育工具,不断延伸公众防非教育接收面,确保人人懂防非、人人会举报。

市处非办表示将以此次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进一步评估改进防范处置非法金融活动相关工作,常态化持续精准开展市民金融素养提升等防非宣传教育活动,着力铲除非法集资滋生土壤,保护好南通市民的“钱袋子”。

本报通讯员宋秀林

本报记者张水兰

2022-11-24 2万余人参与2022年度南通市民金融素养 和风险防范意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17836.html 1 3 金融素养较高 防风险意识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