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华
如皋在古城中心恢复重建的钟楼终于与公众见面了。在建设钟楼打地基的过程中,发现了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朝代的古城地层和砖瓦,这也让公众亲身感受到如皋古城的悠久历史。可以讲,当今如皋恢复重建的是钟楼,而传承延续的则是文脉。
说起如皋古城,据史料记载可追溯到东晋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经过历朝历代的变迁,如皋城基本形成了一个内外城河交相辉映的“外圆内方”的城市形态。至民国时期,如皋城已建有11街83巷。在这方圆约5平方公里的街巷里,镶嵌着众多形状各异的宅院,其中不乏诸多名人宅院。从古城钟楼向南百余米,有一条东西走向的以姓氏命名的巷子谓之“许家巷”,新中国成立后街巷宅院编号,许家巷11号则是一座深宅大院。
许家巷11号大院曾是祝家私宅,祝家主人是近代藏书大家祝寿慈。祝寿慈在全家兄弟中排行老三,其长兄祝福申的次子祝荫中娶清末民初实业家、教育家沙元炳的长女沙辉淑为妻,后继承其岳父沙元炳任如皋县商会会长。祝寿慈兄弟在许家巷开设“福康祥”钱庄,兼营商贸并将粮食、大豆等运至日本,再换购白糖回乡销售,这或许是如皋最早的进出口贸易。祝寿慈在经商的同时,还尤其爱好读书与藏书,是闻名遐迩的藏书大家。在许家巷宅院内设有藏书室,名为“汉鹿斋”,并篆刻“汉鹿斋藏书印”“如皋祝氏珍藏印”“汉鹿斋金石书画印”等印章以记之。祝寿慈时常与文人好友雅集,一道吟诗作赋、畅叙幽情。光绪壬寅年初,清末状元张謇邀请沙元炳、祝寿慈等16名士绅代表合议地方兴学事宜,共同筹资建设一所师范学校,亦即如今的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许家巷大院建筑别具一格。大院地形基本呈正方形,地势以南低北高依次提升。大院总体布局按功能分为东、西庭院,看似无中轴线,实则分布均衡、疏密得当。大院西庭院按南北“五进”四合院规制组合排列,大院东庭院以园林格式巧妙串联。每个院落既有对称分布又有独特格调,院落之间相互呼应、错落有致。许家巷朝南大门是一堂屋建构,门口置放一对貔貅和龙龟图饰汉白玉石雕,寓意富贵吉祥、平安长寿。大门正南建有影壁,构成与门面合拍的整体空间。门厅地面由青石和大方砖拼合,显得朴实而大气。大门西侧为倒座房,东西长约30米,南北宽约20米,可隔建多间居室。大门正北是一高大的中堂,穿过中堂即可进入东西庭院。西庭院四合院正房开间大、进深长、梁柱高,正房与东西厢房间由抄手游廊相连接。“五进”四合院正房两侧建有耳房,东西各两间,所谓“三正两耳”。四合院的庭院与房屋水平地势有落差,庭院进入房屋均须拾级而上。“五进”四合院北端直抵与许家巷平行的曹家巷。到了春天,飞燕在四合院正房屋檐下垒巢,呈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态图景。东庭院房屋呈丁字形布局,南北三排浑然相融。东庭院房屋虽无四合院正房高大,但房屋内装异常讲究,正间地面用水磨方砖铺设,东西次间均有天花板和腾空地板,居住其间冬暖夏凉。东庭院天井地面用青砖拼花铺展,与东侧花园圆门自然衔接。
花木点缀是祝家大院的一大景观。院内共有三处花园,郁郁葱葱的花园使整个大院生机盎然。东南隅花园栽种的黄杨、紫薇、棕榈、枇杷等树木参差错落、相得益彰,犹如一幅自然风景水彩画。黄杨树俗称木中君子,花园的黄杨树径超过30厘米,极为稀罕;紫薇树树干平滑扭曲,花色艳丽,有“紫气东来”之意;棕榈树四季常绿,寓意希望与和平;花园的枇杷树树冠茂盛,开花结果时树枝延伸至围墙外,成为许家巷的春天一景。东庭院东花园自匠心独具的圆门进入,植有果树和花卉。园内有枣树、柿子树等,意含多子多福、事事顺心。园内花卉四季常开:春季的杜鹃、牡丹,夏季的百合、康乃馨,秋季的丹桂、海棠,冬季的蜡梅、君子兰,等等。在园内漫步,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恰如“采菊东篱下”“春风花草香”的情境。大院西庭院与东庭院中间地带的北花园,主要种植各种乔木,是大院里的一处小森林,也成为候鸟的栖息地。
在西庭院的“四进”西耳房天井中有一深井,供整个大院用水所需。深井井座内壁有多条提水绳的磨痕,锃亮的磨痕深达两指,可见深井的历史年轮。井水充沛、清澈、甘甜,有饮用此井水易长寿的传说。庭院内摆放多只陶制大缸,用于盛夏时节收集雨水,俗称“天水”。用天水沏茶,茶水香浓味醇。
整个大院排水系统循环通畅,即便有倾盆暴雨,也未发生大水漫灌的情形。庭院道路依院落布局延展,砖石相间、曲径通幽。“二进”与“三进”院落之间有一狭窄巷道,两侧是高大的院墙,巷道由数十块老麻石连续铺设而成,走在其上会有一种空灵般的回声。
许家巷大院是如皋古城众多宅院的缩影。许家巷大院的人文典故,也是如皋文脉的一个历史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