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同林
惊蛰前后,风和日丽,正是一年植树的好时节。历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与植树有关的诗篇。
陶渊明爱柳。他在田园泽边种上许多柳树,并留下了不少传世诗句:“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等等。他还在住房前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
柳宗元爱种树。柳宗元在柳州刺史任上,动员并组织乡间的闲散劳力开荒垦地,种树种菜,鼓励发展生产。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可耕种土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仅大云寺一处开出的荒地就种下了竹子三万竿。柳宗元在重视植树造林的同时,十分注重城市美化,他虽然身体不好,却坚持参加植树活动。他在柳江边大种柳树,还写了一篇充满“柳”字的“柳戏诗”:“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成为美谈。
白居易堪称是一位“种树迷”,他做过多处地方官,每到一处,就要在那里种树。任忠州刺史时,白居易自己掏钱买来花树,率领童仆们在城东坡上挖沟引水,培土栽种了许多桃李杏梅等果树,绿化荒山,改善环境,劳动其中,陶醉其中。他的《东坡种花二首》诗生动地记载了这件事:“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杏梅。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在他的诗中,常能见到一些有关植树养花的诗句:“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
苏轼年少时就爱种树,他年年栽植松树,从不间断。他在自己读书的山坡上栽下数万株松树,并在《戏作种松》诗中写道:“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在多年的种树经历中,苏轼掌握了丰富的种树技术,不少人前来向他讨教种树经验,他甚至留下一套“东坡种松法”。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在西湖筑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谪居黄州时,苏轼筑成东坡雪堂,周围栽种柳、桑、竹、枣、栗等树,并写诗云:“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古代文人常常将自己的爱树种树经历和感情写进诗文中,如杜甫爱桃、竹,他住处附近的景色是“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据史料记载,因战乱杜甫流浪至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讨要桃树苗栽种,写下了“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的诗句。
古代文人有着深厚饱满的爱树和植树情结,在古诗文里植树,植出春意盎然,诗文里的树木,棵棵都是那样的茁壮。种树,种下了绿色、种下了美好,也种下了理想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