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世代传承,渐衍生出多个流派。从哲学智慧到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从“武术秘籍”到全民健身运动,2020年12月17日,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习练者遍布海内外。
南通是我国著名的体育之乡,培养了诸多体育明星,全民健身基础良好,在广场、公园习练太极拳蔚然成风,据统计,仅主城崇川爱好者规模就达上千人。动作行云流水,面貌气定神闲,太极拳成为通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传承和弘扬太极拳是我的本分。”施冲早年拜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瑜为师,回南通后,数十年如一日地习练,组建“华夏国术文化传播”团队,多次参加文化下乡、武术进社区等公益活动和表演。他还义务带徒200余人,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有退休机关干部、公安民警、企业家等,还有不少青壮年学员。
“我今年44岁,下面还有不少20多岁的师弟师妹,在家我儿子都跟着我比画。”施冲的徒弟张磊毕业于南通体校,是一名射击选手,3年前习练太极拳。常人看来,肌肉遒劲的他并不是太极拳的“用户画像”。“太极拳其实不是老年人的专属,年轻人因为身体机能好,更适合做一些大开大合的动作。”张磊每天固定习练两小时,每次踢球前还会打套拳热身。
于中老年人而言,太极拳除强身健体外,社交属性同样凸显。“太极拳习练门槛不高,爱好者们在卧牛之地便可以施展拳脚、交流拳技、建立友谊、缓解孤独。”来自北京的陈式太极拳推广负责人思雨有多年运营经验,据她观察,普通人接触太极拳一年就可练得有模有样,精神面貌也会有大幅度改观,人变得开朗健谈。
盘架提高,通城拳友受益
“传统武术靠言传身教,南通的拳友们练习勤奋,稍加指导便可更上一层楼。”现场教学者陈世武是陈氏太极拳的第十二代传人,儿时受到家庭耳濡目染,基本功扎实。课上演示的家传功夫架一路、二路组合干脆利落、四平八稳、刚柔相济。“这次过来主要是纠正一些不规范动作,帮助拳友盘好架。”
盘架为拳术术语,类似坐桩,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太极拳不仅有慢悠悠,不同阶段有不同应对之道。但只要身体坐在架子上,通过一定的方法承接上下,盘旋左右,就可以体悟动作的规格、劲道、攻防要义和节奏。
“微调了我手掌的力道角度,感觉瞬间不一样了。”即将退休的企业负责人陆麒名练习太极拳3年,减缓了不少腰腿毛病,现在追求更高的训练层次。陈世武悉心解说示范拳谱中“沉肩坠肘”要义,教导大家不要拘泥执守,要掌握每一式的来龙去脉,明确每式在运动中的虚实、开合、方位、角度、手足的运行路线,以期达到周身一体的效果。陆麒名表示受益良多,课余时间还在抓紧习练。
“陈式传统太极拳相对24式简化版太极拳更具系统性,动作更要求细腻连贯,唯有老师切身指教才能体味个中区别。”施冲介绍,学员很难有时间外出培训,都十分珍惜此次学习,有新学员怕耽误整体进度,会站在后方角落悄悄习练,力求打好基本功。因为场地原因,还有不少学员未能到现场,后续将通过视频讲解、线上学习等方式扩大覆盖面,让更多通城拳友受益。
本报见习记者司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