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南通新闻

我市举办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

全省首家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揭牌

晚报讯 昨天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我市举办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展示宣传动画、分享观测故事、开展科普体验等方式,广泛宣传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南通位于南北气候和海陆生态的交错区,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通过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结果显示,全市现有物种已超过36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78种。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谋划、系统布局。如东依托滩涂自然湿地建设勺嘴鹬保护区高潮位栖息地,为鸟类栖息、迁徙中转提供重要场所;海门高标准推进青龙河综合整治,开展蛎岈山牡蛎礁生态保护修复及人工增殖放流,打造全省首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公益林”,变“环境短板”为“生态样板”。我市还因地制宜推进“生态岛”试验区试点示范,探索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水平和生态服务功能,如皋长青沙、通州开沙岛、如东小洋口、丰利-东凌、通州湾等已列入全省首批“生态岛”试验区,崇川军山、启东圆陀角率先开展“生态岛”试验区试点项目建设。

东方白鹳在如皋“安家落户”、通州开沙岛迎来“天外来客”小天鹅、黑脸琵鹭“旅行团”在通州湾中转加油、黑嘴鸥在如东小洋口幸福育雏……据了解,自2022年起,我市每季度开展热点区域固定观测,其中2023年一季度观测鸟类超11万只次,包括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红翅绿鸠(系首次观测记录)、白腰杓鹬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6种。

活动当天,南通市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揭牌。作为全省首个完整覆盖全市域热点区域的大型综合示范站,该站以南通市沿江湿地生态系统、滨海滩涂生态系统、里下河河荡湿地生态系统、乡野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成因这一重大生态科学问题,综合运用现代有线无线融合数据传输网、卫星遥感与无人机、野生动物多样性与生态要素自动采集、人工智能识别、大数据挖掘与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的生态物联网监测体系,从生态系统水平对南通市植被、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蝴蝶、鱼类等类群,开展长期、系统、多介质的固定观测。同时,研究南通不同典型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和过程,评估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并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建议。

记者严春花

2023-05-23 我市举办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36728.html 1 3 全省首家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揭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