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晚晴

不宜污名化 老人群体

如今说起老年人,大家第一时间想起的大多是“广场舞扰民”“不给让座就打人”等标签,其实,不能因为少数个体就“污名化”整个群体。

媒体上经常出现“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这类话题,无论答案如何,现如今,老年人这个群体似乎都与“坏人”扯上了关系,这种负面效应不可小觑。和一些其他被污名化的群体一样,如今的“老人”似乎也正被贴上“为老不尊”的标签。其实,让老年人群体为少数成员背负骂名,太过草率、有失公允。动辄给某个群体贴标签、定义“好坏”,本身就是一件主观、武断的事。

无论是媒体还是公众,用个案去给某个时代整个群体贴标签的做法不能提倡。贴标签是省事,但无法聚焦实质,只是鼓动情绪,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却可能造成更大的撕裂与对立。

要解决公共场所中与道德、素质相关的问题,就不能戴着有色眼镜。指责某群体道德水平低下,必须首先远离偏见,在具体个案中客观分析,寻找线索与答案。也就是说,应该针对的是行为本身,而不是这个行为人的性别、年龄等。人有老幼之别,但品行优劣却不是按年龄来界定的。

尽管某些老人的行为不道德,但人们在评判这一问题时也不能一叶障目。很多冲突并非双方所愿,而是客观造成的——老人“无位可坐”,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公共设施不尽完善?大妈们“占地跳广场舞”,是不是因为公共场地不太够?“公共空间”的争夺演绎成了代际和群体的冲突,这样的矛盾要在社会的发展中逐步解决。

每个人都有变老的时候。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背后,还会有共同普遍的人性和道德准则。社会应该多了解老人们的内心想法,而不是标签一贴、指责声讨就完事。

2023-05-23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36779.html 1 3 不宜污名化 老人群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