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比赛第十轮,南通支云对阵成都蓉城,最终奋战全场0∶1惜败。
赛后,有外地朋友发来信息说,虽然目前南通支云在中超积分榜上暂时位次靠后,但他依然很羡慕,同时也一直没有弄明白,如皋一个县级市怎么会成为一支中超球队的主场所在地的。
答曰:机缘巧合、历史必然。
如皋为什么能够成为中超赛事的主场?这个问题,或许要站到更为宏大的视角来解读,才会有更为清晰的认知。
中超如火如荼时,足球赛事的举办,大多是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或是各省省会城市,足球之于如皋、之于南通,都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2016年南通支云将主场落户如皋之初,也并未引起各界太大的注意。一支中乙球队,一个县级城市,大多数人并不看好这段姻缘。一是对国内足球大环境的信心不足,二是对县级城市的承载能力尚存担忧。因此,就连我这样一个资深球迷第一次走进如皋奥体看球已经是球队入驻两年后的事。
2018年4月25日,一场足协杯的比赛,南通支云主场迎战卫冕冠军上海绿地申花,在上半场0∶2落后的情况下,下半场连入3球逆转获胜。以小搏大、以下克上、大比分逆转,足球比赛中能出现的最精彩桥段几乎都在这一场比赛中得以呈现。
想必这场胜利是很多人开始关注支云、了解支云的起点吧。从那场比赛开始,大家意识到,这抹蓝色将注定会成为江海大地最为靓丽的色彩。而如皋也给予了支云最大的呵护,从比赛训练场地的安排到赛事安保救护的辅助,再到青训梯队的建设等全方位予以了支持。
至于后来的冲甲、保级、冲超等一系列精彩情节,都是那样顺理成章而又水到渠成。
小城如皋的浓情热爱
支云的中乙时代,曾有一则外地记者对于如皋主场的报道引起热议。当天,陕西大秦之水做客如皋,0∶1小负。赛后,陕西交通广播随队记者在报道中吐槽“如皋是个没有夜生活的城市”。
初见这则报道,自然心中颇有几分不服。但待球迷随着球队客场远征,来到著名的西安体育场之后,才对这名记者的话有了更多的理解。
西安的足球文化氛围,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从赛场内看,5万人的体育场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鼓声震天、歌声嘹亮、人浪翻涌,好不热闹。从赛事配套看,球场附近住宿、餐饮、旅游等服务应有尽有,运作体系也很成熟。
有差距就得迎头赶上。再看近年来如皋奥体周边的改变,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变得灯光璀璨,龙游河生态公园、沿河运动步道环境宜人,开元、希尔顿等大型酒店相继落户,再加上融媒体大楼巨幅灯光秀的点缀,观赛氛围感逐步拉满。
在当前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下,坚持投身足球事业,需要一定的勇气和魄力。
国际赛场上,中国男足战绩跌至谷底;足球圈内部,反腐斗争愈演愈烈,让这项运动的口碑几乎降至冰点;就江苏范围内来看,江苏苏宁、昆山FC、泰州远大等兄弟球队在历经辉煌后先后退隐,扛起江苏足球大旗的重责竟落在了南通支云头上。
是困境,也是机遇;是压力,也是动力。换个角度来看,此时,又何尝不是一个重塑足球形象、振兴足球事业的宝贵窗口期呢?
前十轮比赛,支云球员在场上的拼搏精神有目共睹。对阵蓉城虽然最终落败,但是比赛的过程还是体现出了自身的实力,在整个中超最火爆的主场,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展示出了应有的韧性,整体技战术水平上有了更多令人欣喜的积极信号。但愿南通支云能够继续发扬敢打敢拼的体育精神,去不断追寻竞技体育最可贵的价值原点。
心心相印的双向奔赴
一支中超球队对于一座城市的影响有多大,可能无法准确去言说,但有些事正在实实在在地发生着。
比如,支云青训的扎实开展,让如皋更多的中小学生爱上了这项运动,身穿支云球衣的少年随处可见,校园足球联赛也搞得如火如荼。
比如,文明如皋的实践在足球领域绽放别样光彩,球迷自发组织到火车站接送外地球迷,中场休息时全场欢迎客队远征球迷,场外大型灯光秀专题向客队致敬等。
比如,无论比赛输与赢,这座城市总是能给予球队最大的支持和包容,随着比赛的推移,球队积分在增加,球队文化在孕育,足球氛围在构建。
这样的改变还有很多,是城市与足球的双向奔赴,让一切变得与众不同。
作为中超新军,南通支云投入最少,球场最小,但主场氛围感拉满。每场都有大量的球迷涌入球场,上座率直抵中超赛场上座率75%的控制线。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江海大地的广大球迷将永远是球队最为坚强的后盾,最为给力的场上“第十二人”,不遗余力地为球队加油鼓劲。
我们承诺过:赢一起狂,输一起扛。
我们期待着:为文明如皋着色,为江海大地增光。朱洪海
(作者系如皋市委党校副校长、江苏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