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兰莺本是那闺阁女子,为情分竟也能赴汤蹈火……这陈英本来是为情而往,却难挡人世间世态炎凉……”曲至终场,婉转悠扬,戏迷凝神,沉浸以观。
昨晚,大型新编传统通剧《陈英卖水》在南通更俗剧院成功试演。该剧由中共南通市通州区委宣传部、通州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出品,通州歌舞团(通剧团)、通州区剧目工作室创排。老戏焕新,让通城戏迷大饱眼福和耳福的同时,延续通剧艺术生命,发扬传统戏曲魅力。
老戏新编
锣鼓一敲,戏腔先声夺人,熟悉的剧目情节搭配亲切的南通方言,令现场观众梦回从前,期待好戏登场。
传统通剧《陈英卖水》脱胎于秦腔剧目《火焰驹》,经过近百年流传,其中“逼写退婚”“卖水”为经典名段。它以宋代天禧年间,崇州(南通)石港场书生陈英与静海柳家小姐柳兰莺的情感线索为主线,讲述了陈英遭遇家中不幸,在被柳父退婚的情况下,以卖水为生,图存青云;后陈英蒙冤入狱,柳兰莺恪守诺言,全力相救,盐官范仲淹为之感动,最终陈英得到昭雪,二人终成眷属。故事情节雅俗共赏、高潮迭起,深受戏迷们喜爱。
为保护传承传统戏曲、传播地方戏曲文化,2022年5月,通剧大戏《陈英卖水》创排工作启动。新编后的《陈英卖水》,在最具通剧代表性的唱段之上,重新架构故事情节,保有“原生态”的僮子戏老艺人原始说唱,增添新唱法,从而达到“老戏老腔老调、新人新作新韵”的效果。
通州歌舞团(通剧团)团长季新华表示:“这次我们在艺术风格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僮子戏通常用锣鼓等打击乐来伴奏,在此基础上,我们融入了乐队,并且从舞美、灯光、造型等方面都做了提升,从表演、唱腔,到呈现形式上都变得更丰富多元,力求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演得好看,唱得好听。”观众李女士在欣赏完演出后有感而发,她说,“这是第一次看通剧,跟过去印象里的唱法很不一样,更容易为年轻观众所接受。而且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剧值得大力弘扬,吸引更多人认识它、保护它。”
薪火相传
为了给通城戏迷们带来更好的戏剧体验,演员们加紧训练,克服种种困难,呈现出一场生动传神、动人心弦的时代大戏。
饰演陈英的演员葛豪坦言:“整个创排过程,对我们演员来说难度大、任务重。通剧发展至今因为很多原因出现了人员等方面的断层,而且很多人也不是从小学这个的,需要不断学习,吸取养分,掌握精髓。”
他还表示,本次出演最大的难度在于唱腔。传统的僮子腔旋律简单,对于现代观众略显枯燥。为此,该剧基于传统通剧腔调,科学运用其他戏曲所长,丰富演唱的层次,从而壮大传统文化的根基。
而对于在剧中饰演柳父一角的季新华来说,方言成为需要攻破的一道难题。他说:“通剧首先需要用标准的南通话演唱,由于剧团许多演员来自南通的各个地区,方言比较混杂,在表演时或多或少会带有口音。”
面对一系列问题,团队组织演员们走访民间,向老艺人们讨教经验,并邀请专业的戏曲大师前来观摩,给大家做声腔等方面的指导。
精品在线
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秘书长、中国田汉研究会会长周光在观赏《陈英卖水》后评价:该剧在剧本创作、唱腔、音乐、服装、舞美、灯光、音效等方面既体现传统通剧特色,又与时俱进作了突破和创新,尤其在文本提升上进行了去粗取精的工作,使其更加符合当代审美需求,是一部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通剧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此次《陈英卖水》首次试演,标志着通州在推进传统通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迈出了坚实一步。接下来,通州将继续发挥中国“小品之乡”“曲艺之乡”品牌效应,传承发展好通州地方戏曲——通剧,加大文艺创作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坚持守正创新,多点开花,奋力开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本报记者杨镇潇
本报实习生陆家琪
本报通讯员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