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化周刊

春风不得意

◎陶晓跃

孟郊年轻的时候,隐居于嵩山苦读。后来几度赶考,还是一袭白衣。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他的这首《再下第》,就表达了科举失意的痛苦。

屡败屡战,最能体现唐代落第书生的顽强意志。贞元十二年,46岁的孟郊终于金榜题名,于是,按捺不住的得意,便化成了一首别具一格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的上联直抒胸臆,既往生活的困顿、志气的不得伸展再也不值一提;如今金榜题名、云开日出、大道空阔,只等待着自己四蹄生风、神游八极。下联极为生动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淋漓酣畅地抒发了诗人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在诗人的笔下,偌大皇城的春风似乎单为他一人吹拂,诗人策马狂奔,春花开道,春光入怀,好不自在。

孟郊以为从此可以风云际会、龙腾虎跃,可他万万没想到,命运却和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高中皇榜后的他却迟迟未能授官,那“得意”的“春风”过后便没了踪迹。

直到4年以后,50岁的孟郊才被选为溧阳尉,那久积的失意和牢骚更平添了几分郁闷。到任后,他整天沉迷于一潭积水、数丛草木,或把酒对月,或挥袖弹琴,或吟咏诗赋。于是,有了他最为脍炙人口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题下本有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诗人起笔以最为普通的“线”和“衣”,突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着将镜头定格于慈母,诗人选取日常生活细节彰显慈母的动态和心态: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她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所以才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细密、结实。这里没有言语、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却如泉水涌动,拨动每一个人的心弦。最后诗人以反问作结,借悬绝的对比,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意: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春晖般厚博的母爱呢?

前人以为孟郊的诗哀怨悲切,搜章索句穷尽于幽远之处。不过他的《怨诗》“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却别开生面。将两个人的眼泪,各自滴在芙蓉花池中,看看夏天美丽的芙蓉被谁的泪水浸死。这是多么傻气,又是多么天真!池中有泪,花亦为之死,可谓透骨情语。

《唐才子传》说,孟郊一生,“拙于生事,一贫彻骨。裘竭悬结,未尝俯眉为可怜之色”。也许正是因了诗人身上的铮铮铁骨,才有了他留给后人的只属于他的诗。虽说诗人并没有在“春风”后真正“得意”过,但诗人完全有理由自鸣得意。

2023-06-07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38577.html 1 3 春风不得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