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新
9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非遗数字化保护项目负责人于翔副教授指导大学生对蓝印花布纹样整理,建立数字化档案和数据库,为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准备。
(6月13日本报8版)
非遗离我们并不遥远,理应多姿多彩地融入现代生活。
让非遗“活起来”,要丰富更多的应用场景。“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要注重科技赋能,线上线下资源整合,网内网外创新融合,利用短视频、抖音直播等,赋予非遗技艺、非遗项目、非遗产品更潮、更萌、更时尚的表达方式,全面展现非遗的时代气息和创新活力。同时,要加大项目包装、活动策划力度,找准传统与现实融合的切入点,组织开展非遗拓展体验、非遗购物节、非遗文艺演出、非遗网红达人直播带货等一系列活动,开发更多适合不同消费群体参与的场景和产品,使非遗精品从幕后走向台前、“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几年,“非遗+文创”“非遗+旅游”“非遗+教育”等“非遗+”产业在南通风生水起。让非遗“火起来”,强化产业延伸和品牌打造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打造新业态,延伸非遗产业链,提升非遗价值链,推动非遗衍生品的品质提升、品牌培育和市场拓展,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实现与文旅、美食等深度融合、蝶变升级;另一方面要拓展新领域,与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结合起来,在景区、商业街区、乡村民宿示范点建好一批非遗体验区、非遗工坊、老字号店铺,用市场手段唤醒“沉睡的遗产”,打造独树一帜的IP,不断提升非遗的可见度、辨识度与影响力。
一言以蔽之,南通作为文化大市,非遗门类繁多、精品琳琅满目,坚持系统性扶持保护、活态化传承创新,就能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