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城事

全国巡演35场,吸引线上线下超百万人次观看

《板凳姑娘》演绎醉美“评弹北调”

《板凳姑娘》演出现场。

3月27日,上海兰心大戏院;4月12日,成都金沙剧院;6月2日,中国大戏院……35场演出,吸引线上线下超百万人次观看,由启东市评弹团创作的中篇评弹《板凳姑娘》自推出后让业内人士惊喜不已,不少观众更是边看边落泪,纷纷表示“超出预期”。

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传统说唱艺术。而当温柔曼妙的苏州评弹跨过长江以北,又会衍生出怎样一番韵味呢?随着吴语地区音乐文化的发展,评弹也在长江以北落地生根,毗邻长江的启东作为评弹艺术在江北传播的热土,在百余年间形成了融合本地多种民间音乐、戏曲、语言特点的独具特色的评弹流派,称为“评弹北调”,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江苏省启东市评弹团。

中篇评弹《板凳姑娘》时长120分钟,以启东市残疾姑娘苏晓琳为原型,用吴侬软语讲述她自强不息、身残志坚、挑战命运,成为中国好人、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生日许愿》《上岗受挫》《桥洞转折》《收获爱情》《追梦成真》5个回目,让听众在感受评弹艺术魅力的同时,汲取满满的正能量。

2021年年初,《板凳姑娘》导演陆建华和创作团队就开始打造这部作品,其间几经专家论证,通过反复修改。陆建华表示,这部剧排了多久,就打磨了多久。表演动作、场景形态、衣服颜色、光线运用……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都反复斟酌。

说书人张小平串起了整个故事,每一回书,都有不同的演员饰演不同人生阶段的苏晓琳。整个画面,就像一张老照片一样,典雅隽永。

启东市评弹团演员查碧华和沈兰燕扮演引路人和苏晓琳。沈兰燕说:“在剧里,我重新去摸索如何塑造人物,如何与角色合二为一。”回忆起排练的日子,查碧华笑着说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每天都改变一点点。一旦入戏,角色就长到身上了。这部戏让我脱胎换骨,变成了另外一个自己。”

2021年10月20日,原创作品中篇评弹《板凳姑娘》参加了第八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得到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入围第九届江苏省文艺大奖·曲艺奖;2022年,《板凳姑娘》成为江苏省艺术基金扶持项目。

从首演至今,《板凳姑娘》已在南通、苏州、上海、天津等地巡演了35场,并同步开通线上直播。中国曲协原副主席,梅花大鼓表演艺术家籍薇对这部中篇评弹不吝赞美:“《板凳姑娘》选材真实、编排合理,达到了示范性的高度,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巧妙的空间变化、大胆的设计和敏感的捕捉,展现出当代评弹的精髓。”

天津曲艺团编剧、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获奖者杨妤捷看完之后眼眶湿润,兴奋不已。“把南方的曲艺带到了北方,拓宽了观众的视野,是代表启东文化品牌建设成果、从高原迈向高峰的诚意之作。”在杨妤捷看来,这部作品一大亮点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每个角色设定都很自然,演员的表演也是教科书级别。

与专家注重艺术创新不同,观众似乎更关注“美不美”。许多观众都提到,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是第三回目《桥洞转折》。评弹演员说中夹唱,或抑扬顿挫,或轻清柔缓,弦琶琮铮,悦耳动人,引发了现场观众强烈的共鸣。张贺林是评弹的忠实粉丝,《板凳姑娘》看了不下5场。每次看完都有不同感受,除了被主人公的精神震撼外,还被演员的精彩表演深深折服。

陈卫国是启东市评弹团的铁粉,每次只要有新作品,他都会一睹风采。“看了3次,第一遍觉得情节紧凑,到了第二遍,下半场几乎是哭着看完的。”陈卫国说,除了美的享受外,一部真正好的作品更要给人带去内心的触动,“主人公的信仰和相互依偎的爱情让我十分感动。”

作为古老的传统艺术,中篇评弹《板凳姑娘》能吸引超百万人次线下进场或线上点击观看,启东市评弹团团长陈燕感到十分欣喜:启东是评弹在吴语地区传播的一方热土,启东评弹人融会贯通、取其精华,逐渐形成了极具本地曲艺特色的“评弹北调”。

本报通讯员黄欣美

本报记者黄海

2023-06-20 全国巡演35场,吸引线上线下超百万人次观看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39977.html 1 3 《板凳姑娘》演绎醉美“评弹北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