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创刊三十周年纪念特刊

致敬先贤 逐梦时代

“赤橙黄绿青蓝紫”

吴良镛接受本报专访时的场景。记者顾欣

《追梦——寻访张謇足迹》相关报道。

今年7月1日是张謇先生170周年诞辰,同时是江海晚报创刊30周年。在30年里,晚报先后开展了15次“从中国版图上寻找南通元素”的自驾大型新闻行动。其中,2013年7月1日发车的《追梦——寻访张謇足迹》,以“追梦”的视角寻访先贤足迹,致敬张謇先生的爱国情怀。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川如此,城市亦然。汽车时代为我们走出信息茧房、告别熟悉的陌生提供了新角度、新选择——跳出南通看南通,见证一个伟大的时代。

从2005年开始,江海晚报根据一年一度南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精选一个广受关注的课题,派出精干采访团队,沿一根新闻主线,跳出江海寻找新闻的关联点,挖掘这一线索中的南通元素。“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探索之旅应运而生。

赤色,象征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2011年的“中国革命·第一传奇”、2021年的“庆祝建党百年·追寻红色足迹”讲述中国革命史上南通人的传奇故事,独家披露毛泽东主席在解放战争中亲笔起草提及南通的电文手迹。这组系列报道获得中宣部点赞。

橙色,代表温暖、欢乐。2010年的“情系伊犁——援疆之旅”、2015年的“奔驰在一带一路上”,是一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温暖、欢乐之旅。

沿着黄金水道,2007年“万里长江寻飞虹”、2020年“高速高铁奔驰江海”,沿着南通好通的沧桑巨变,走进了志在跨起的中国。

国防绿是人民军队的标志。2009年,探访井冈山、大别山的中国十大将军县;2017年重访10位南通籍将星,永远铭记最可爱的人。

“青海湖探索之旅”2005年首开江海晚报大型长距离自驾采访先河。2016年,以青藏高原的建筑丰碑拉萨饭店为起点,揭秘南通铁军30年鲁班奖之旅。

2008年进行的蓝色之旅,沿着蔚蓝色大海畔的高速公路,首访一座座明珠城市。2014年的“风从海上来”,再度直击了大海畔开放城市“东方风来满眼春”。

紫色是七彩中最为神秘的颜色。2006年的“香格里拉寻梦助学之旅”、2019年“高山景行,奔驰人生”传统文化名山探访之旅,带着山海情深入神秘名山大川,采访了用教育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最亲的亲人”——海安支教群体。

追寻梦想探先贤

张謇先生是一位对南通有重大影响的教育家、实业家。“七彩之旅”走出南通,更多有关张謇先生在南通以外的线索接连“浮出水面”。

2005年的青海湖探索之旅,晚报记者首次途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在树风学校发现了一尊位于祖国西部的张謇塑像。此后,在烟台启喑学校、大连市金州区、北京国子监、上海博文女校、南京咨议局和河海大学等张謇系名校、江西景德镇,晚报记者又多次发现张謇先生所留下的足迹。张謇先生所影响的城市远远超越了南通,他所涉及领域从教育、实业到规划、城市建设、海洋、慈善,在社会诸多方面探索、尝试、奋斗和贡献。

众多新闻线索让晚报人感受到肩负的责任:有必要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张謇的足迹和强国梦想。

2013年7月1日,在张謇先生160周年诞辰、江海晚报创刊20周年之际,一次特殊的探索之旅《追梦——寻找张謇足迹》大型新闻行动启动。

按照“记者、读者、学者携手同行”的设想,晚报邀请了张謇先生创办的第一所企业——大生纱厂(今江苏大生集团)一路同行,同时还与南通文化、档案部门和张謇研究中心、江海文化研究会、张謇文化基金管理委员会一起,组建了阵容强大的专家后援团。

从南通博物苑出发,沿着100多年前张謇的奋斗路径,纵横11个省市,驱车数千公里,“追梦”之旅挖掘了一批鲜为人知的独家故事:在江淮流域,张謇、特来克家族的围绕治水演绎的中荷两国的跨国故事《两个跨国家族的百年情缘》;在甘南,张謇、牛载坤家族几代人助学重教的故事《跨越时空的助学情缘》;在苏州,中国古老刺绣和中西方绘画透视艺术的牵手而诞生兼具大国气派和皇家风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沈绣(仿真绣);在舟山,古老传统渔业驶进蒸汽机动力渔轮的拖网生产的“福海号”和光芒四射的花鸟山灯塔照亮着中华民族走向海洋的航程……

大师深情说张謇

“追梦”之旅重要收获是零距离采访了两位大师。

在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晚报记者采访了当时已经87岁的章开沅先生。

章开沅先生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他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被学界誉为“张謇研究第一人”。由于去南通比回故乡的次数还多,章开沅先生已经把南通看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一代伟人曾经说过,提起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章开沅先生则阐述了他的观点:张謇在轻纺工业有贡献,在重工业领域也有涉足,他所提出的“棉铁主义”就是基于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发展实践。

章开沅先生认为,张謇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从20世纪60年代初,他开始研究张謇,主持过教育部“张謇与中国近代社会”研究项目,并著有《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等一系列关于张謇专著的论文。章开沅寄语江海晚报“世代承续江海梦,力争民富国更强”,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张謇研究,特别希望江海晚报能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3年7月21日,晚报4名记者赴京采访了两院院士、规划大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镛先生。

90高龄的吴先生说,“追梦——寻访张謇足迹”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策划。他打开一本大部头的《张謇全集》,回忆了他和张謇以及与南通的种种不解之缘。

20世纪80年代,吴良镛在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学科主编时,首次发现了张謇经营城市的理念及实践在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上独树一帜,从此开始了对张謇的深入研究,并把这一研究浓缩到《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规划”条目中:“张謇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践、康有为所提建立生活居住环境的乌托、孙中山具有国土性质的《建国方略》,标示着近代中国出现了新的城市规划学说。”由此可见张謇在他心目中的独特地位。

吴良镛之后多次来到南通,南通博物苑、钟楼、大生集团、濠河风景区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还亲自主持设计了南通博物苑新展馆。在一次次的实地考察中,一个观点在吴良镛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于是,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科学审慎地提出:张謇当时经营的南通,不同于租界、商埠,也不同于列强占领下发展起来的城市,而是完全由中国人基于中国理念,自觉地有创造性地通过较为全面的规划、建设、经营的近代历史上首个代表性城市——“中国近代第一城”。

如今,吴良镛先生的关于南通的论断经历了时间考验,他所设计的南通博物苑新馆成为寻访“爱国企业家的楷模”的追梦打卡之地。章开沅先生“世代承续江海梦”的希冀亦成各方共识,经历沧桑巨变的“好通南通”正为“民富国更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报记者朱晖斌 彭军君

2023-07-01 “赤橙黄绿青蓝紫”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41105.html 1 3 致敬先贤 逐梦时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