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这座城市的文明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五六千年前。历史翻过了无数篇章,那个青墩遗址却留了下来。
海安就像一部线装书,那把小小的陶斧就是烙制在扉页上的图腾。
海安,需要慢慢品味。合上线装书,打开绘本,有更多的故事、更多的精彩向我们扑来。
进入新时代的海安,是一部飘逸墨香的绘本。图文并茂、意趣无穷、老少皆宜。
从一把石制的斧子开始,到今天机器人的问世,在海安五六千年的文明里,一直有一种基因在传承和焕发魅力。
许多事件需要怀念。怀念本身就是一个追溯的过程,或获取经验,或吸取教训,或……
今年,江海晚报创刊30周年。这张聚焦社会热点,关注民情民生,服务千家万户,见证城市变迁的报纸,在南通大地留下了很多记忆。
报纸是历史进程的见证者。
对于海安来说,今年有一重大事件,就是紫石县成立80周年暨撤县设市5周年。
6月13日,《南通日报》以《紫石县阔变新海安》为题,回忆了海安的变迁,讲述了海安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
透过事件,站在一个城市的背后去看,往往很有意思,其发展历程总能告诉人们一些隐含的东西。
海安也不例外,作为一名记者,长期跟踪一个区域,多少有些感情,多少有些深度了解一个地方的欲望。
海安这座城市的文明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五六千年前。历史翻过了无数篇章,那个青墩遗址却留了下来。
1973年秋天,海安县沙岗公社为解决新建居民点饮水问题开挖了一条青墩新河。在开挖过程中,许多坛坛罐罐、许多兽骨之类的东西从地下冒了出来。经专家鉴定,一个类似浙江河姆渡新石器遗址的青墩遗址出现了。
青墩遗址隐藏着海安先人的发明创造。有文史专家考察研究后认为,在长江北岸发现的五六千年前的干栏式建筑,在我国史前考古上尚属首次。这充分说明,这个古老的村落不仅拥有稳定的居住点,而且发达到一定的水平。
从此确定,青墩文化是江淮文明的起源。
在青墩遗址博物馆,一把小小的陶斧静静地放射着穿越时空的光芒。
遥想当年,海安的先辈们为了提高生产力,用石头打制生产工具,彰显劳动的效率。
令人意外的是,这把石斧还有缩小版,通过比例仿制,被加工成一枚陶制的装饰品。想必拥有者,别在腰间、挂在颈下,是那么的荣耀和自豪。
有了这个装饰的陶斧,生活的美丽度一下得到了飙升。将生产生活融为一体,这是何等的聪明。
海安就像一部线装书,那把小小的陶斧就是烙制在扉页上的图腾。
石斧也罢,陶斧也罢,都是海安的图腾。这图腾,蕴含了海安人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往往是无中生有,具有率领性;这图腾,蕴含了海安人的奋斗精神,这奋斗,往往伴随着灵动的智慧。
无论干栏式建筑,还是石斧、陶斧;无论从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还是到了智能时代,斧子的功能已经被很多新生事物替代,但骨子里洋溢逢山开路的精气神没有变,一直激励海安人一往无前。
海安,需要慢慢品味。合上线装书,打开绘本,有更多的故事、更多的精彩向我们扑来。
进入新时代的海安,是一部飘逸墨香的绘本。图文并茂、意趣无穷、老少皆宜。
绘本的扉页上,依然有那把斧子的存在,不过被嵌以金边且富有立体感。斧子下面有一行空格,期待每个读者写下自己的感言。
有一位从知名大学研究室漂移到海安的高层次人才说,他之所以迷上海安,是因为那把斧子,砸开了他的心结。“心中有图腾,手上才有干劲,被一种精神激励着的研发,被周边一种氛围感染着的拼搏,会使自己离采摘的那只苹果越来越近”。
人生需要奋斗,奋斗需要创新,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懈动力。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区域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2016年5月,海安人突发奇想,要搞机器人产业。搞机器人的前提,要制造业基础雄厚。
凭着制造业发达这个条件,海安人对机器人产业进行深度调研、评估,最后得出结论,有困难,但更有发展潜力和成功希望。于是拍板,干。
凭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海安成立规划面积2.18平方公里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先后分三期建设。
在海安机器人展示厅,有很多种机器人,以及制造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展示厅的背后,集聚了300多家企业,开票销售已经做到20亿元。
海安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在全省屈指可数。这里拥有集研发、生产、人才培养、展示展览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集群,这里已经形成构筑创新链、制造链、服务链、人才链、应用链、体验链于一体的产业生态。
海安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负责人告诉我,七年多的奋斗、七年多的创新、七年多的栉风沐雨,当下的发展已经超出预期。事实证明,当初的想法是先见之明。
海安人创造创新的情怀与生俱来。
海安是一个农业大县。20世纪80年代初,海安人善思求变、敢为人先,用“百万雄鸡下江南”的办法,打开家养鸡的销售市场。
如今,海安人将一只鸡蛋做到无菌无抗,一直卖到开市客等高档超市;将一条长江河豚鱼从有毒变成无毒,“游”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将一根丝从黄海之滨拉伸到广西环江、德保县,江西永新县,安徽潜山、霍山县,陕西略阳县等地,开了蚕桑产业扶贫西部的先河。
曾经,海安人更想的是成为工业大市。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终于成就海安工业突飞猛进的壮举。去年,海安荣登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17位,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第12位。
海安缺江少海,曾经处于“交通末梢”,不利于工业发展、民生幸福,他们就埋下头建设“枢纽海安”。
有人说,这是异想天开。
一年又一年,驻扎在海安的上海铁路局海安物流基地建成了,驶往越南河内等地的海安—东盟中欧班列开出了,上海港ICT项目、沪苏通铁海快线“一站式”已经对接洋山港、宁波港等大型港口了。
没过多少年,海安“公铁水”齐全,海安的绘本里,又成功书写了一段传奇。
从一把石制的斧子开始,到今天机器人的问世,在海安五六千年的文明里,一直有一种基因在传承和焕发魅力。
当下,海安提出建设“上海卫星城”。海安机遇何在,底气何在?
我一点也不怀疑,因为那把斧子还在发着光亮。 赵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