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夜明珠

当“报童”

◎罗振新

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江海晚报》已经走过了30年历程。回眸创业之初的艰辛,作为曾在晚报工作过的“老记”,当了一回零售晚报的“报童”,成了我挥之不去的“留痕”。

那是一个仲夏的下午,我见一名本报同事捧着一大捆当天刚出版的晚报,自言自语走进办公室:“从来没有卖过报纸,有点不适应。”原来,当天下午,晚报不少记者、编辑首次上街向读者推介刚创办、新鲜出炉的晚报。这些以往一直与文字打交道的老记们没有做交易的经验,让他们上街去卖报、推销自己,一开始确实有点羞于启口。这不,我的这名同事上街没多久,报纸没卖多少,便“打道回府”。

凭借着年少时曾帮家里卖过菜、也曾帮爷爷卖过鱼的底气,见到那一捆还有三四十张晚报的我,不知哪儿来的胆子,便对那名同事说:“我来试试当回报童吧。”说着,捧起那捆报纸走上了街头……当然,最终我将这几十份晚报全部零售出去,真正领略了第一次斗胆当报童的乐趣。

其实,读者是非常喜爱《江海晚报》的,只是当时他们还不知道南通已经有了自己的晚报,也不知从哪儿可以买到晚报。记者、编辑上街主动推销自己、推销晚报,这本身就是一次很好地和读者接触的机会,有助于晚报的记者、编辑面对面与读者接触,让晚报更接地气、更显活力。

放下架子、敢于吆喝,助晚报走进寻常百姓家。向读者“推销”晚报,也和做交易一样,要懂得吆喝。要想促成交易成功,就得厚着脸皮,推销自己、推销报纸,过去没有接触过生意场上的交易,确实难言其口,但几经历练,可能就会逐渐适应而游刃有余。

走进盲区、直面读者,让晚报渗透每一个角落。晚报的读者群在哪里?行色匆匆忙着赶路的人,可能很难顾及去买份晚报,但如果是在车站候车室、机场待机休息室、路旁的公交站点……向这些市民推销晚报可能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机场、车站离得远,我就近在附近公交站点、医院售卖。一经与读者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就很受他们的欢迎。他们也非常愿意与记者、编辑交朋友,不少读者买到晚报后还不时询问,明天还会来这儿卖报吗?非常希望我们能经常给他们送去精神食粮。

抓住关键、吸引眼球,让晚报真正成为读者的“抢手货”。记者、编辑上街零售报纸也要灵活运作,从中寻找到最佳的“经营用语”。我在向读者零售晚报时,经常说的话就是:“南通也有自己的晚报啦!”第二句就是根据当天晚报刊发的前一天唐闸镇上某个社会事件进行吆喝:“唐闸发生某某事件,晚报全文进行披露”云云,以吸引读者注意,从而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读者纷至沓来,晚报供不应求。

时代的列车滚滚向前,晚报的记忆永存心间。值此晚报三十而立之际,衷心祝愿《江海晚报》在江海大地越开越艳、越办越好。

2023-07-07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41772.html 1 3 当“报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