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炎炎夏日,邀上三五知己好友,外出吃烧烤,啤酒畅饮,当真是别有一番滋味!不过,过嘴瘾的同时,也要当心了——一旦摄入过多高嘌呤,容易导致痛风发作。近期,南通六院痛风专病门诊的患者就比往常多了很多。
痛风,被称为“天下第一痛”,是指高尿酸血症患者(大多数无症状)在各种诱因下,导致原本沉积在关节的晶体在体内发生急性炎性反应的情况。高尿酸血症是指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SUA)水平>420μmol/L。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局部关节的突然疼痛、压痛、发红、发热和肿胀等症状,严重时足以让人痛到撕心裂肺,甚至怀疑人生。
南通六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杨镇嘉介绍,痛风进展一般分为四个病理生理阶段:高尿酸血症的发展,血尿酸水平控制不佳,长期处于升高状态;尿酸盐晶体的沉积,约25%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有尿酸盐晶体沉积,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确认,出现尿酸盐晶体沉积被认为是痛风发生发展的重要节点;痛风发作是由沉积晶体的急性炎性反应引起的,主要诱因有高嘌呤饮食(如喝啤酒、吃烤串,大量进食动物内脏、鱼汤、肉汤等)、关节损伤、局部温度或pH值降低、疲劳等;以痛风石为特点的疾病晚期,痛风反复发作,出现严重的关节畸形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医生提醒,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治疗以消炎镇痛、改善关节功能为主。在这期间,一般不进行降酸治疗,但已服用降酸药物者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导致发作时间延长或再次发作。在痛风平稳期,治疗以降尿酸、预防复发为主,将患者血尿酸水平稳定在358μmol/L以下,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同时,还要管住嘴、迈开腿、控体重、多饮水、勤就诊,坚持规范化治疗,就能逐渐减少痛风发作,直至不再发作,最终逆转和控制痛风。需要注意的是,痛风的危害远不止局部关节(如脚、脚踝和膝盖等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痛风也是慢性肾脏病、肾结石、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及睡眠障碍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市六院痛风专病门诊提醒,无论是否出现痛风发作,都应将尿酸控制在理想范围。除了预防痛风的发生、发展外,还需要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通讯员严炜 记者冯启榕
晚报讯 小暑正是进入三伏天的开始,气温呈上升趋势,此时高温、高热、高湿的“三高”天气频繁出现。江苏省名中医、儿科副主任中医师鄂惠提醒:天气越热越不可以过于贪凉饮冷,以免伤损中阳。
所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即言此时天气炎热,天地之间热气蒸腾。天地之间阳气至夏至而至极,至小暑虽越来越热,阳气却已经开始敛降。阳热下敛,热蒸地面,水湿气化,上浮于地面以上,是为暑热。
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具伤津、伤气和挟湿的特点。鄂惠解释,按中医理论,对人而言,此时人体阳气外浮,外热而内虚,所以最容易出现中阳亏虚诸症。“因此,天气越热越不可以过于贪凉饮冷,以免伤损中阳,轻则出现腹痛、腹泻诸不适,重则中阳被损,寒邪内伏,遗留大病之根。”鄂惠提醒,进入小暑节气后,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防暑降温,不宜暴晒,以防中暑。注意饮食调护,谨防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在饮食方面,宜清淡、易消化,品种多样,少吃或不吃零食。慎食生冷瓜果,以免克伐脾阳。此外,科学理性使用空调、风扇,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规范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节气恰逢初伏前后,“可适当吃一些具有清热降暑的饮品和食品。”鄂惠建议,市民可以在此时饮用藿香荷叶茶,其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升发清阳的作用;食用扁豆、绿豆、薏仁粥,其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能;另外西瓜、黄瓜、丝瓜、苦瓜、冬瓜等都是清热消暑、祛湿效果不错的蔬果。
记者冯启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