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泳池是消暑降温的绝佳去处。曾几何时,不少小区在建设过程中就配套了游泳池。但是,这些家门口的泳池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交付前所承诺的“恒温功能性泳池”变成了交付后的“景观戏水池”,交付前承诺开放使用而交付后便关停了,在用的泳池水质安全无法保证,甚至还有的经营泳池的商家一夜跑路……这些问题确实让广大业主头疼。
“市区小区泳池目前的运营管理方有第三方专业公司,也有开发商旗下的物业公司,但游泳池的水质我们会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昨天,市卫生监督所学校卫生监督科科长卞力锋告诉记者。
招商公园道小区,是我市一高端小区,位于其16号楼负一层的室内游泳池是该小区的配套泳池,目前委托的是一家上海体育公司运营管理。由于目前楼盘还没有正式交付使用,前来游泳和健身的小区业主不是很多。
“目前来游泳的大多是小区业主,偶尔也有业主带朋友过来玩。”运营公司的现场负责人介绍。这家运营公司与开发商签订了较长年限的合作协议,目前,泳池、包括健身馆等设施都属于代运营,开发商托底。
“游泳健身的市民数量本身就有限,因此,场馆要完全通过自身运营维持运转并非易事。”该负责人指出,尤其是疫情以后,比起健身游泳这类局限在室内空间的活动,很多人更愿意选择户外锻炼。
位于人民中路的龙馨园小区有一处露天泳池,记者进入泳池的更衣室,看到墙面上张挂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救生员证等证书。“专业工作人员,以及水源、水质处理的一些设施设备,都需要投入资金运营维护。”开发商旗下的龙信体育公司负责人表示。而卫生监督部门在进行现场抽检时发现,该游泳池内的余氯含量偏高,于是,卫监部门现场做出了暂停营业,待余氯达标后再营业的决定。
对于游泳场所卫生状况,我市监管部门向来常抓不懈,通过专项检查和随机抽查相互结合。“前不久,市卫生监督所专门召开了2023年南通市游泳场所卫生监管工作会议暨卫生知识培训,各县(市、区)卫生监督所监督骨干以及全市120余家游泳场所负责人共计150余人参加。”
据了解,市卫生监督部门对于小区泳池的卫生检查标准和普通游泳场馆的要求是一致的。“通常我们会从卫生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水质循环及消毒设施是否正常运转等方面进行检查。”卞力锋告诉记者。
小区泳池艰难运营
不少居民表示,“离家近”“水很干净”“性价比不错”是他们选择小区游泳馆的重要原因。但也有不少人对小区泳池存在着顾虑,去年刚学会游泳、正打算给自己置办游泳会员卡的刘女士告诉记者:“游泳,我比较关心水质,也不太喜欢人多的地方,体验不好。”
那么,小区泳池未来该何去何从?“对于现在仍在营业的场馆,物业公司与经营者仍需要基于顾客的需求,持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刘女士认为,游泳健身归根到底是服务行业,做好服务该来的总归是会来的。
目前,我市有不少楼盘业主入住后,由于业主需求不一、维护成本高、卫生难达标等问题,一些游泳馆使用率不高,有的小区游泳馆被迫关停。
“我们小区的游泳池已经废弃闲置很久了,之前的运营方已经跑路,目前这里也被挪作了他用,改成了会议场所。”家住开发区金河名人世家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为了让游泳馆恢复使用,不少业主都在积极奔走争取,但难度不小。”
无独有偶,位于市区的都市华城小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小区的游泳池曾一度对小区业主和周边市民开放过,但好景不长,没运营几年就废弃了,目前游泳池就是个蓄水池,且不能及时更换池水,居民对此颇有怨言。”小区业主张先生说,“夏天来了,这样的池水不但影响环境,也容易滋生蚊虫,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记者还了解到,如果要长期关闭小区游泳馆或者将其改作其他用途,就必须要全体业主投票同意,否则就属于违规;如果业主同意将原有游泳馆改为其他功能性场所,那又要投入很多资金,钱从哪里来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从“标配”到“鸡肋”
曾几何时,露天泳池一度成为高端住宅的代名词,不少知名地产开发商在打造高端住宅项目时将露天泳池作为宣传亮点,霎时间极具特色的营销噱头吸引了不少购房者。近些年来,由于露天泳池实用性太差,配套泳池的风潮逐渐被开发商抛弃,曾经的高端“标配”逐渐沦为“鸡肋”。
“小区配建露天泳池不但能丰富功能配套,还可以在景观上补充常规绿化的‘柔性’不足。”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小区露天泳池之所以现在成为“鸡肋”,主要是因为维护成本太高,并且由于业主需求不一,一些泳池使用率不高。“再者,泳池多为夏天使用,空置期间未持续清扫致视觉感官效果差,影响小区品相,易遭业主投诉。”该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成熟,购房者更加理性,很多人已不再把泳池作为置业选择的关键因素。”
对大部分楼盘来说,泳池是提升颜值的利器,但是一旦维护不当,要么闲置,要么废弃。采访中,有不少市民认为随着公共泳池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开发商与其热衷建造泳池,还不如给业主造一些更为实用的配套设施。
本报记者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