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10点,记者跟随通州区渔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周建忠等人登上执法艇。烈日下,空间狭小的执法艇就如同一个“闷葫芦”。
“等船开起来就会凉快点了。”周建忠一边招呼记者穿上救生衣,一边介绍,护江突击队每周都会到江上巡航,“一是为了查看是否有人在江边或利用船只在江心垂钓,更重要的一点是向来往的货船宣传‘长江江苏段禁止携带禁用渔具进入禁渔区’的政策。”他说,护江突击队员没有节假日,多年如一日地进行护渔禁捕工作,“不过我们也很欣慰,三年多的工作初见成效,长江里的鱼类资源明显多了。”
透过执法艇的窗户,记者也切身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宽阔的江面上,上下飞舞的水鸟如同一群“舞者”,或身姿轻盈地行走在浅滩上,或舞姿优美地飞翔在空中。与鸟儿相呼应的是那一条条跃出水面的鱼儿,鱼鳞闪耀、生机勃勃。
当执法艇行驶到碾砣港时,不少货船正在等待过闸。周建忠和同事熟练地将船艇靠上前,拴好缆绳,带上执法记录仪。他们边给船主发放宣传单,边介绍禁捕政策,邀请他们签订长江禁捕承诺书。
如皋人黄勇在长江行船几十年,非常配合工作。他说长江禁捕这几年,江面变干净了,很多小渔船、泡沫筏子都没有了。自己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收到长江禁捕的通知,也已养成了不偷钓、不偷捕的习惯。
陆上巡逻,体验“汗如雨下”的痛快
11时许,记者跟随渔政执法队员刚上岸,就遇到骑着电瓶车在陆上巡逻的护渔员陆宝华、沈坚坚和史洪伟。记者立即转换交通工具,坐上他们的电瓶车开始陆上巡逻。
正午的阳光没几分钟就晒得人脸疼,记者的衣服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湿透了,“汗如雨下”这个词用在此时一点都不夸张。护渔员们说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常态。
长江通州段岸线及禁捕流域全长25.91公里,虽然不长,但沿江环境复杂,部分江堤路况不佳,许多地方必须停车步行才能看得仔细,沿着岸线巡完一趟江,至少得绕两个小时。“我们每天上、下午各沿江巡逻一次,今年上半年光电瓶车轮胎我们就换了3次。”通州区农林综合执法大队护渔队队长史洪伟一边介绍,一边双眼紧盯岸边的江滩、茂密的芦苇荡……仔细查看是否有偷捕垂钓者的身影。“看,那边江滩淤泥里有张废弃的渔网,下午去把它清理掉。”
靠江生活了一辈子的史洪伟,三年半之前还是有着30多年捕鱼经验的“老渔民”,现在则是经验老到的“护渔员”。“我们仨都是渔民出身,是这块区域的活地图,现在更是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偷捕垂钓者的蛛丝马迹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史洪伟说,7月5日中午11时许,天气最热的时候,护渔员们在小李港闸“堵”到了一个偷捕垂钓者。“这些人以为中午炎热,我们需要吃饭休息,故意来打擦边球,没想到我们‘提前预判了他的预判’,把他抓了个正着。通州区农业农村局已经对他下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截至目前,通州共有17名渔政执法人员和8名专职护渔员,大家轮流作业,24小时不间断巡逻,全力确保江边不出现偷捕偷钓事件。
“天眼”巡江,领略科技加持的魅力
在通州区农业大楼长江禁捕信息化监控中心,一块近13平方米的大屏幕上,左右两侧各有3块监控小屏,清晰地显示着长江通州段不同流域的实时场景。“早上你们在江面上巡航、堤岸上巡逻,我这里看得一清二楚。”当天值班的执法大队曹华科长轻点鼠标展示着实时的视频画面。
“整套‘天眼系统’能覆盖整个长江通州段,喜欢玩‘躲猫猫’的偷捕垂钓者也没法躲过它的眼睛。”周建忠介绍,今年,通州长江禁捕信息化监管系统又增设了8台监控设备,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4台监控设备和3台广播语音告警设备,同时整合公安、水利部门现有的49个视频监控点位,建成通州区长江禁捕信息化监管平台。结合智能分析、平台管理、高空广播、传输系统,采用云台等智能感知设备,在固定点位对重点水域进行全景监控。
“一是看监控水域有没有违规的嫌疑捕捞船只,还有就是监控岸线和码头有没有垂钓人员。结合执法人员和护渔员现场执法巡查,实现‘人防+技防’的监控体制。”周建忠介绍,通州与长航公安、如皋市建立了跨区域协作机制,及时互通信息,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了长江禁捕监管合力。在科技的助力下,通州区渔政监管能力得到迅速提升。今年以来,通州已立案查处禁渔期案件16起。
“多管齐下,长江通州段的渔业资源也越来越好,消失多年的江豚今年多次出现在长江通州段,鲢鳙、翘嘴红鲌、鲈鱼、鳜鱼等常规鱼类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周建忠介绍,面对这几年的长江禁捕成效,自己做了一首诗:清风长桥惹人醉,流云千舟百转回。长夜无眠寻是非,碧水青山江鱼肥。
本报记者任溢斌 黄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