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晚,崇川区市北文体中心四楼排练厅里灯火通明,“静海之韵”舞蹈团正在为十周年专场文艺演出作准备。随着开场舞《万疆》的伴奏响起,数十名团员裙裾飞扬,赤红的颜色如火焰般点燃了排练厅的满场热情。
“我们的专场文艺演出共有12支舞蹈,既有之前表演获奖的舞蹈,也有像《额尔古纳河》这样的新舞蹈。”“静海之韵”舞蹈团团长王燕介绍,当天是舞蹈团为专场演出进行的一次大联排,集聚了舞蹈团的新老力量。
“静海之韵”舞蹈团的前身为圆梦舞蹈团,成立于2014年6月。“崇川区文化馆那时候只有合唱团,没有舞蹈团,我就想建一个。”有了想法,王燕很快行动起来。通过个人报名、线下考核,招聘了40名团员。由于规则的限制,最终只保留了14人,成为“静海之韵”舞蹈团的骨干。“直到现在,最早一批的成员还有很多留在团里,还能跳。”王燕说。
如今,通过历年招新,舞蹈团已有32名成员,她们来自各行各业,最小的23岁,最大的69岁,有的已经退休,有的仍然在职。无论多忙,每周都齐聚在文化馆四楼排练厅里,凭借着对舞蹈的热爱,不断练习,反复锤炼。虽然大多数人出身业余,但都乐此不疲。即便是在课间休息时,不少演员会自发走到镜子前,一起揣摩舞蹈动作的细节,一刻都不放松。“每周3次排练,风雨无阻,正是这样的常年坚持,队伍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成员们虽然年纪偏大,但舞姿、基本功都不比年轻人差。”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跳好每一支舞,团员们下的功夫要比其他人更多。“没有基础,我们从最简单的身韵动作、最基本的手位脚步开始;没有经验,我们从观看比赛视频、研究舞蹈动作、参加各类活动开始。”身为领队,2014年至今,王燕都在免费为团队进行辅导、编排,每周3次的固定排练,这一练就是9年。
在采访过程中,团员们反复提到一个词:感情。“在这里我们所有的队员都相处得和亲人一样,感情特别好。”“我中途也想过放弃,但是真的舍不得这群舞友,是她们支撑着我坚持下来。”
2017年,怀孕6个月的王燕作为舞蹈的编导,陪着团队在四川达州完成了3天的慰问演出,帮大家辅导、加油打气,“我不是本地人,在我怀孕的时候大家都对我特别照顾,平常相处也特别好,感情很深。”团队里年龄最大的周克华阿姨每次比赛都会陪大家一起,“即使有时候没有登台,但也会全程陪伴比赛,做好后勤工作,为她们解决后顾之忧。”
幕起灯亮,鲜妍明媚;幕落灯尽,满堂喝彩。多年来,在王燕的带领下,“静海之韵”舞蹈团共演出百余次,在各大舞蹈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所有的汗水与努力都得到了不菲的回报。2016年6月,“静海之韵”舞蹈团改编的舞蹈《茉莉花开》走进中央电视台的星光演播厅,获得了群文杯第四届“感动中国全国舞蹈大赛”金靴奖和最佳台风奖。“没想到我这样一个普通人能有机会站在央视的舞台上和明星同台,真的拓宽了视野。”提及这次经历,队长朱洪梅记忆犹新。
今年,“静海之韵”舞蹈团荣膺江苏省优秀文艺团队,这给了团员们莫大的鼓舞。“这次的专场演出结束后,我们还将继续为接下来的演出作准备,我们总是停不下来的。”王燕告诉记者,“热爱的东西永远不会觉得累。” 卢铖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