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用手机
回到故乡无锡,拍了一张图,问朋友可知这小碟子上装的是什么?友人诧异:中秋节还没到,你就摆起供果,准备拜月了吗?
还有朋友困惑不已:“茨菰要等天寒才有,我们这里的风俗,也没有拿茨菰当零嘴儿的呀!”
果然骗过了所有人。当朋友得知,这是一代仿生壶大师蒋蓉制作的紫砂文玩小件,目前陈列在宜兴陶瓷博物馆中时,不免惊叹:这可做得太像了,细节上毫无破绽呢。
蒋蓉出身紫砂世家,擅长仿生紫砂壶,她信奉“观察出细节,细节出杰作”的理念,曾经,为创作西瓜壶,她顶着烈日在西瓜地里观察藤蔓的扭动方向,西瓜叶在秋风初起时的枯憔之美,连西瓜茎上的绒毛也不放过。而制作这些可以当镇纸、茶宠的紫砂小摆件时,她不仅细心寻找与果实本身一模一样的紫砂泥,在细节上也下足功夫。
仔细观赏她的紫砂茡荠,老熟的球茎呈略扁的圆球形,有轻重不一的环节3圈,顶芽及侧芽呈栩栩如生的短鸟嘴状;纺锤形的花生壳是由细致的蜂窝结构组成的,纵向和横向的突筋交互连接呈网状,仿佛轻轻一捏,就可把花生壳打开,闻见花生的油香。而蒋蓉,的确也特地做了一枚开壳花生。这一碟果实,肥美的两角菱遍布着水生果实的凸凹感,大板西瓜子有着白心黑边的迷人特征,圆鼓鼓的栗子上,细密的条纹影影绰绰,风味迷人。秋果琳琅,确乎象征着家人围坐,岁月静好之美呢。而能创造这样的氛围感,紫砂陶艺大师的细节功夫,是说服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