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南通新闻

24年前,他投笔从戎卫海疆;24年后,他主动援疆守国门

流逝的是时光 不变的是初心

1999年,19岁的热血青年方忠投笔从戎,保卫海疆;今年,43岁的他作为移民管理警察骨干,来到祖国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守卫西陲国门。

今年方忠在赴新疆的车上留影。

1999年方忠登上《南通日报》。

放弃大学,他选择去参军

从黄海之滨到蓝色空港“国门”,再到皑皑白雪的帕米尔高原……一路走来,变化的是“国门”颜色,不变的是方忠“国门卫士”的初心。

“我因《南通日报》与军旅结缘,参军之初南通日报社记者对我的采访,让我更加坚定了参军入伍的决心。”方忠的一席话,把我们带到了24年的一天。

1999年初冬,当年的冬季兵征兵工作正火热开展。当年11月5日,《南通日报》在周末特刊上以《好男儿,当兵去》为题,聚焦了一位青年主动报名参军的故事。

这位名叫方忠的青年当年19岁,是原通州市海晏乡晋余村(今属南通市通州湾示范区)人。其实早在1999年高考填报志愿时,这名成绩优异的农家子弟就已填报了两所军队院校,可惜未获录取,而是收到了某学院物理系的录取通知书。

这让他犯了难:是进入高等学府深造,还是投笔从戎圆军旅梦?面临人生重大抉择的方忠想到了初三时,自己的校友——“南沙守礁第一人”龚允冲为全校师生做的一次演讲,让少年方忠在心中打下了守卫边疆的烙印,第一次有了“守土有责”的概念。想到这里,方忠下定决心报名参军,并最终进入公安边防部队服役。

在此后20多年的军旅和从警生涯中,他也一直受到龚允冲英雄事迹的鼓舞与影响,也一直将那份《南通日报》带在身边。

戍守口岸,一晃二十多年

经过新兵团的历练,2000年3月,方忠来到原江苏公安边防总队连云港边检站服役,负责在出入境口岸对过境人员、交通工具实施边防检查和监护。

刚到码头执勤那会儿还是初春,每次在码头站岗执勤,方忠都要在凛冽彻骨的风中裹紧大衣,但码头湿度很大,下哨时他的小腿还常常被冻得麻木。即使执勤训练任务繁重,方忠还是利用宝贵的休息时间加紧复习文化课,为军考做着准备——他始终没放弃军校梦。

2001年9月,当兵第二年的方忠如愿考取了广州边防指挥学校,进入军校深造。在军校里,他刻苦学习,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并获嘉奖,完成了从义务兵向武警警官的转变,并在军校毕业后来到常州边检站担任检查员,历任中队副指导员、办公室参谋、执勤科副教导员、副科长、科长。担任执勤科领导期间,方忠带领战友们破获了多起违法案件,维护了常州江港口岸的出入境边防秩序。

2015年,随着常州空港口岸的开放,常州机场边检站获批成立,方忠调任常州机场边检站综合办副主任,参与新建了边检站营房。经过筹备组的连续奋战,当年常州机场边检站的官兵便顺利进驻营区。此后几年,方忠又担负起全站官兵的警务保障工作,作为全站官兵的“大管家”,他总是心细如发、面面俱到。他见到一线执勤官兵就问:“吃饭了吗?吃的什么?快回去休息吧。”生怕有一个战友没被照顾好。

2018年12月31日,公安边防部队集体转隶,方忠也脱下穿了二十年的军装,成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继续戍守在国门口岸。

响应号召,他主动去援疆

今年4月,一听说国家移民管理局选派干部援疆挂职,方忠与家属商量后,又立马报了名。同事问他:“老方,你家孩子正在读高中,这么关键的时期,能离得开吗?”方忠说:“孩子不用我操心,考上了‘强基计划’,我去援疆,也是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在家人的支持下,经过层层选拔推荐,方忠如愿参加了援疆工作。

正式报到前,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组织方忠等援疆挂职干部参观了几个单位,在高寒高海拔的红旗拉甫口岸,方忠主动与“戍边卫士”“十大国门卫士”孙超合了影,对这位只比自己大一岁的战友充满了钦佩,他说:“孙超戍边二十多年,是我的榜样。我们常说自己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国家需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就来为西陲国门添砖加瓦。”

方忠去的伊尔克什坦口岸位于我国“西陲第一村”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斯姆哈纳村,与吉尔吉斯斯坦毗邻,海拔2830米,是我国最西部的一个口岸。

这里是西极,中国最后一抹夕阳落下的地方。夏天8点天亮,23点才天黑。反映在作息上,便是10点上班,20点下班。白昼如此漫长,以至三餐外还安排了一次加餐。

时差有时意味着思念。“还记得刚当兵时是在海港,每天晚上都伴随着呜呜的汽笛声入睡,起初想家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就爬起来给家里写信,过了很久才能收到回信,后来习惯了汽笛声,听不见反而睡不踏实。”方忠说,现在来援疆条件好多了,随时都能打视频回去问问家里情况,但是新疆与江苏相距近5000公里,作息也相差很多,下班打电话回去,家人早就睡了。

“这里地广人稀、风吹石跑、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今年5月底,民警们还顶风冒雪护航货车通关,非常艰苦。”面对口岸的艰苦条件,方忠没有打退堂鼓,反而开始对今后工作做起了初步规划:“我的家乡南通因交通要道得名,也因江海汇通而发展。伊尔克什坦口岸是我国与中亚连接的一个重要桥梁,来到这里,我既要筑牢口岸安全,也想将家乡经济社会建设的经验带过来,保障通关顺畅,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本报记者彭军君 本报通讯员毛楷文

2023-08-25 1999年,19岁的热血青年方忠投笔从戎,保卫海疆;今年,43岁的他作为移民管理警察骨干,来到祖国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守卫西陲国门。 24年前,他投笔从戎卫海疆;24年后,他主动援疆守国门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47011.html 1 3 流逝的是时光 不变的是初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