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消防救援支队坚持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目标,通过探索作战训练改革、聚力基层消防组织建设、上线AI智能阻车系统等有力举措,不断健全消防治理体制机制,构建多位一体消防安全责任体系,确保了社会面消防安全形势和队伍专业化建设同步推进。
聚焦“全灾种、大应急”,支队深化队伍作战训练改革,加强模拟训练设施和专业队建设,部署推进重型、轻型化工消防救援站建设,推行指挥员能力素质评定,开展常态化实战拉练,提升队伍科学指挥和攻坚打赢能力。7月中下旬,130余名来自全国各支消防救援队伍的战训人员齐聚南通,现场观摩支队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操法示范和创新器材改造成效。
支队紧盯实战所需、实用所需、实训所需,靶向开展车辆改装、器材改造,针对消防车辆装备携行难、器材取用难、实战协同难等现实问题,开展“实战建装、全员学装、科学用装、规范管装”专项活动,围绕“安全、便捷、快速”的原则,对“10类车辆”开展实战化实用性改造,优化车辆实战性能、规范完善功能分区,实现车顶器材便捷取用、车内装备合理布局、供水模式科学高效、初战控火快速有力,有效提升装备携行能力、迅速展开能力、单元作战能力和联合处置能力。针对现有轴流风机远距离负压排烟难的痛点,支队创新研发离心式负压排烟车,配有应急照明、便携式风管拖车、升降式风管支架等随车器材,实现了300米远距离负压排烟。为探索高质量训战改革工作,支队还不断对标“差异化”训练要求,开展真烟真火模拟训练设施建设应用,助推灭火救援专业化进程,实现了灭火救援实战能力的提升。
源头监管,
聚力基层消防力量建设
发挥消委会作用,破解基层消防难题。为研究解决困扰当前乡镇(街道)消防组织力量薄弱的问题,支队在基层消防组织力量建设上出新招,在乡镇(街道)消防委员会办公室的基础上建立消防管理服务所,通过运行服务所标准化建设,助力源头监管能力和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
社会消防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消防法》修改后,公安派出所不再承担消防监管职能,在乡镇(街道)常常出现消防工作无人组织、无人牵头的“困局”,成立消防管理服务所能有效解决基层消防组织力量薄弱、日常消防工作管理弱化等问题。
消防管理服务所在乡镇(街道)消防安全委员的统一领导下,承担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职责职能,设有独立的办公室、会议室、资料档案室和宣传询问室等,墙上悬挂有各功能职责和工作规范,具体明确了“三统一、四规范”建设标准。“三统一”,即:统一从乡镇(街道)选用行政事业编制人员担任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统一将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消防管理服务所)设置在乡镇(街道);统一应用南通市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智能应用平台。“四规范”,即:规范消防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组织架构;规范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消防管理服务所)及消委办专职副主任和消防安全专职人员的职能职责;规范日常巡察检查、案件移送办理、联网监测预警核查等工作流程;规范消委办日常运行、消防网格化管理、宣传培训教育等运行机制,全面推动基层消防组织力量建设,推进基层消防工作开展。
上线“新科技”,
筑牢电动车管控防线
近年来,随着高层住宅区越来越多,不少居民为了方便充电将电动自行车推进电梯,由“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等造成的火灾事故也不断增加,屡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有效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南通市消防救援支队从实际出发,积极破解车辆停放和充电问题,将居民小区安装智能充电桩和AI电梯“阻车”系统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
AI智能识别阻车系统自带摄像头,可快速识别到进入电梯中的电动自行车,并及时发出语音报警,同时控制电梯停止运行,直到电动自行车退出电梯后,才会恢复正常运行。同时,一旦检测到有恶意遮挡摄像头的行为,也会触发“阻车”系统。同时,为解决老旧小区私拉乱接电线、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等突出问题,支队将各老旧小区原有车棚进行改造,建立居民易停易放的集中充桩点,服务周边居民群众。同时,支队联合街道、派出所等部门和物业单位,建立支队监督员和社区民警、社区主任、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三级消防安全监督力量,加大巡逻排查力度,发现一处问题,解决一处问题,实现了消防巡查、消防宣传、灭火救援“三队合一”的建设目标。
“我们的每栋楼下也安装了充电车棚,共有23个车棚576个插座供居民充电。此前,大家都是将电动自行车推到地下车库充电,但有些居民觉得麻烦,就直接推进电梯上楼充电。这样很危险,但也没法阻止。现在有了电梯‘阻车’系统,还在地面装了充电棚,方便又安心!”市区中南花城业主季女士对两项“新科技”颇为满意。
目前,全市已完成安装人工智能识别“阻车”系统19887套,建成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和充电点9100处,并分步推行将居民小区集中充电区电瓶车火灾事故纳入自然灾害民生保险项目范畴。支队还将逐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预防电动自行车入楼入户充电行为,切实以科技化手段高效筑牢火灾防线。马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