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南通新闻

上海、青海、江苏等沿江九支合唱团同台演绎——

用最美童声唱响长江唱响中国

分享会现场。记者黄哲

同住长江畔,共饮一江水。

昨天,天籁童声在南通大剧院久久回荡,来自上海、青海及南京、苏州、扬州、泰州、南通、镇江等9支青少年合唱团,相聚万里长江入海口的南通,用最美童声唱响长江、唱响中国。

从雪域高原走来,从黄浦江畔走来,沿着奔流的扬子江走来,他们用心底最美的歌声,唱响彰显时代精神的长江文化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能在全国学生面前展现我们江源儿女的风采,我觉得非常自豪。”身着民族服装,刚表演完《再唱山歌给党听》的青海市玉树第一民族完全小学玉树藏族童声合唱团成员求吉拉毛激动不已,她加入合唱团已有3年时间,“从长江的源头一路来到长江入海口,我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源头的雪山雄伟壮阔,长江之尾宽广辽阔。”索南康珠说,站在长江边放声歌唱,让她更加热爱长江、依恋长江。

“我们用歌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上海市普陀区新普陀小学东校“新蕾”合唱团成员刘梓尧即将升入五年级,他们合唱的歌曲是古文改编的《行香子》,“能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小伙伴们一起歌颂祖国,非常开心。我还和青海的小朋友约定了,以后要去青海感受当地文化。”合唱团另一名小成员鲁宋言从小热爱古文,他表示,今后会继续用歌唱的方式传递对古文和祖国的热爱。

“在这里长大,感觉潇潇洒洒,无论走多远,傩乡是我的家。”为丰富合唱节活动,合唱团青少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视察时的足迹,走进南通博物苑,观江海古韵,感受文化积淀,深入滨江风光带梵音广场,在江海交汇的地方深情放歌。青海玉树藏族童声合唱团和上海“新蕾”合唱团的孩子们还走进南通·通州“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和通州区实验小学,参观聆听“童声里的中国”17年的发展故事,体验蓝印花布、版画、剪纸等非遗项目的制作。

当天在舞台上呈现的,还有从第十一届“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谣创作大赛中涌现出的童谣和校园歌曲部分获奖作品。这些作品围绕祖国、家乡的发展变化和个人幸福生活等进行创作,折射出童心世界的五彩斑斓,也见证了当代少年儿童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快乐成长的轨迹。

淮安市淮师一附小的杨觐艺以一名小朋友的视角创作的《做强国少年》荣获大赛最佳校园歌曲奖。“我希望这首歌曲能在校园里广泛传唱,激励更多的同龄人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小童谣,大情怀。”宿迁市宿豫区文化馆文艺名家夏元元感慨道。他创作的童谣作品《牵牛花》获得童谣成人组一等奖,“我的这首童谣表达了对空巢老人的关爱,并告诉孩子们要懂得尊敬、孝顺老人。”夏元元说,希望通过童谣的形式让更多的孩子从小在心里埋下爱的种子。

“三岁时,坐爷爷的电瓶车,和路边的小树赛跑。五岁时,坐妈妈的汽车,和天上的鸟儿赛跑。八岁时,第一次坐高铁,和呼啦啦的风儿赛跑。今天,坐上国产大飞机,追着日光和五彩的云朵赛跑。明天,我要带着梦想,和新时代的步伐赛跑!”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四(5)班周奕江创作的童谣《赛跑》,在展演现场赢得好评。他说,通过平时观察,发现自己所乘坐的交通工具在不断变化,就用儿歌的形式记录下来。指导老师朱水平介绍,写歌谣、诵歌谣已经成为同学们非常喜欢的事情,可以启发孩子用自己的视角,以小见大,展现社会的变化。

《保护长江水清清》《无人机高高飞》《全家福》《做强国少年》……一首首简洁明快、生动活泼、朗朗上口、悦耳悦心的新童谣和校园歌曲,相融相彰、异彩纷呈,展现新时代广大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抒发孩子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真挚情感。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儿童文学专家金本认为,本届活动发动广、征稿多、品质优,体现主题,生动反映“现代化”“好生活”“乐成长”。 本报记者卢兆欣 陆薇

2023-08-27 上海、青海、江苏等沿江九支合唱团同台演绎——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47146.html 1 3 用最美童声唱响长江唱响中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