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不用“开膛破肚”,也能修复道路病害管道!记者从崇川区城建中心获悉,今年该区大力推广实施道路管道非开挖修复,减少开挖对市民生活、出行的影响,提升施工效率。
位于五洲国际御锦城小区西侧的云阳路,雨污水管道出现变形、脱节、破裂,就是实施的非开挖修复。1日下午,记者看到,一台紫外线光固化修复管道专用车矗立在路边,施工人员正将车上的管线与紫外线设备连接,把紫外线设备延伸到其中一段病害管道内。
“之前我们已经根据需要维修的病害管道内径预定了一根根树脂软管,在把病害管道清淤干净后,把软管塞进去,用设备打气使之膨胀,再通过紫外线设备的照射,使得软管硬化并贴合在病害管道的内壁上,完成修复。”现场施工负责人李政修介绍,这种修复方式被称为紫外光原位固化修复,是一种“管中管”的模式,也是目前崇川区道路管道非开挖修复常用的方式之一。
为何要进行非开挖修复?有何好处?区城建中心排水管理科沙峥峥介绍,以往的开挖修复动作大、工期长,噪声也大,对周边居民出行、生活影响比较大,而非开挖就不同了,修复耗时短,对居民出行的影响也是很小的。拿云阳路举例,共有8段病害管道需要进行非开挖修复,施工方自8月30日实施修复以来,已经完成7段,效率大幅度提升,“一般情况下,一段30米的管道如果是传统开挖修复,从开挖到修复再到后期的回填,起码半个月,现在只要半天”,云阳路需要修复的病害管道中,最短的只有5米,最长的也就30多米,所以三四天就能基本完工。
此外,非开挖修复还可实现传统开挖修复方式难以实施区域的修复施工,如闹市区等;而且在管道埋深较深时,采用非开挖修复比开挖修复更加经济,对道路的破坏性更小,“因此,综合来看,非开挖修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为显著。”沙峥峥透露。
是不是所有的道路都可以实施非开挖修复?非也!一般来说,病害早期或者病害较少的情况下,适用非开挖,一旦病害严重或者管道发生塌陷且塌陷超过三分之一,只能实施传统的开挖修复。2018年以来,崇川区以5年为一个周期对市政道路管道进行检测、修复,管道呈现比较好的管养状态,今年是新一轮检测的首年,大部分道路管道病害较小,加上非开挖的各种利好,崇川便大力度推广实施非开挖修复。
记者了解到,非开挖修复方式较多,目前,崇川区常用的方式有紫外光原位固化、点状原位固化、不锈钢双胀环、井室喷涂等。今年以来,通过前期的管道机器人与潜望镜内窥等技术手段检测,区城建中心已对18条道路的病害管道实施了非开挖修复。 记者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