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健康周刊

“中国肥胖地图”发布引发热议

市民肥胖率呈年轻化倾向

不久前,《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报告发表于学术期刊Diabetes,Obesity and Metabolism(IF:5.8),绘制出了一幅数字版的“中国肥胖地图”,报告中全国41.8%男性体重超重引发关注。而在南通,市民的超重和肥胖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我市肥胖率呈现年轻化、低龄化倾向,其中,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达到36.4%,高于全国水平。

胖是百病之源。怎样才算肥胖?肥胖究竟有哪些危害?怎样做才能科学减重?在9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到来之际,记者走访了医院减重门诊,采访医护人员、慢病防治专家、减肥达人等,揭秘“健康体重”的管理之道。

肥胖不仅关乎容貌

更关乎健康

30岁的宋雯(化名)身高不到一米六,但体重已达94公斤。经检查发现,肥胖只是表象,真正原因是她患上了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让她月经紊乱、排卵异常,婚后6年都未怀孕,这让一心想要宝宝的她十分苦恼。最近,她来到市一院内分泌科减重门诊求助。

“肥胖绝非影响体型、容貌那么简单,这是一种疾病!”市一院减重门诊主治医师黄海燕介绍,现在肥胖已被定义为全球最大的慢性病。“这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会对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心理行为等产生不良影响。”黄海燕介绍,该院减重门诊每周二上午开放,平均每次接诊20余人,其中不少患者都是从其他科室转诊过来的。“这些患者往往是等到因为肥胖引起了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脂肪肝等并发症,才到院就诊,其实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期。”

怎样才算肥胖呢?调查发现,社会上对“胖”的误解较多。许多人明明是正常甚至是偏瘦的体型,却仍然执着于减肥;而另一些人处于肥胖的边缘却不自知,仍然暴饮暴食。其实,现代医学已经建立了多种判定肥胖的方法,这其中就包括体重指数BMI、内脏脂肪指数、腰围及腰臀比等。

黄海燕介绍,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的正常范围是18.5~23.9,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BMI≥40为恶性肥胖。而腰围及腰臀比反映了脂肪分布情况,是衡量腹部肥胖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即为肥胖;臀围是指臀部最大周径,而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5即定为“中心性肥胖”,或称为“腰腹型肥胖”。

肥胖呈现年轻化

低龄化趋势

“肥胖与慢性病有着密切关系,并且会带来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科副科长、副主任医师徐红告诉记者,中国疾控中心三到五年就会组织全国开展一次“慢性病社会因素调查”。上一轮(201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市成年人中有35%的人超重、11.2%肥胖。最新一轮调查正在进行中,目前我市已有部分地区统计数据初步出炉,以通州区为例,41.1%的人超重,16.5%的人肥胖,并呈现出肥胖年轻化趋势。

市疾控中心食品安全与学校卫生科科长、主任医师黄建萍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达到36.4%,高于全国水平。在市一院的减重门诊上,黄海燕也发现肥胖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小,来减重门诊咨询的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年轻人明显多于老年人。

记者了解到,在市区,通大附院、市一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六院等多家医院均开设了减重门诊,前来咨询和治疗的患者也逐年增多。“我们在2018年开设了减重门诊。起初是为了从体重管理上推进代谢病的治疗,预防慢性病。”市一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王雪琴介绍,经过三年疫情后,体重上升的人群增多,减重门诊一度出现就诊小高峰。

减重有流程

多学科综合施策

“只要吃了某某代餐,一个月就可以瘦十斤”“不吃药、不打针,按摩穴位,就可以轻松躺瘦”“跟着私教一起练,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打造完美身材”……目前,通城市面上各种减肥代餐、减肥产品、减肥机构等,令人眼花缭乱。

“我们有一套规范的诊治流程。”王雪琴介绍,第一步,对患者的肥胖程度和类型进行评估,针对肥胖常见的继发性因素进行诊断与鉴别,排查患者是否是由于甲减、皮质醇增多症等继发性疾病导致的肥胖;第二步,评估患者目前的代谢状况,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等指标是否在正常值,肥胖是否引发了心、脑、肾等脏器损伤;第三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营养食谱、运动处方,有些患者还需要配合相应的药物治疗。

记者了解到,医院减重门诊一般会联合营养科为患者制定减重食谱,提供轻断食方案、高蛋白方案或者限能量平衡方案等;也会进行个性化运动指导,制定有氧耗能运动方案、抗阻增肌运动方案等;还会与中医科联合,应用中医传统手段来促进减重,如针灸、埋线、中药等。“一般三个月为一个疗程,我们的减重门诊是多学科综合施策,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王雪琴介绍。

减重生活化

瘦下来没那么难

“减重最难的就是坚持。但将减重贯穿到生活中,就不那么痛苦了。”55岁的蒋建武和51岁的杜娟曾经是一对“幸福肥”的夫妻,如今,他俩将朋友聚会从饭店改到了运动场所,把娱乐项目从吃喝变成了快走和散步,逐步实现了减重。

杜娟回忆,由于丈夫工作性质特殊,晚上经常加班,除了一日三餐,晚上还要加餐,算下来是一天五顿,很快体重就飙升到200斤。身体的不堪重负让蒋建武决定开始减重,“我的减重方式非常简单,早餐低碳水高蛋白饮食,另外针对性地补充蛋白粉和维生素;午餐和晚餐主食只吃一小碗米饭,其他照常吃。每天三餐后散步半小时。”就这样坚持了45天,他的体重降了45斤,身体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看到丈夫的改变,杜娟也心动了,于是和丈夫一起践行健康饮食。她采用“16+8”饮食法,每天将进食时间控制在8小时内,让自己带着饥饿感入睡。“一个人坚持减重很难,一群人一起减重就会容易很多。现在我组建了一个健康减重社群,和朋友们每天坚持快走6公里,大家互相监督打卡,不知不觉就坚持下来了。”

“好的减重方式应是不违背人性的,是兼具可实施性和可持续性的。极端的节食方案和剧烈运动计划,只能搞垮内分泌系统,让减肥难上加难。”徐红建议,市民减重不妨从走路或骑车上下班做起,有条件的固定运动时间;在外就餐时,点菜量要适当,荤素搭配合理,少吃烧烤、煎炸食物。本报记者冯启榕

本报见习记者朱颖亮

2023-09-08 “中国肥胖地图”发布引发热议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48502.html 1 3 市民肥胖率呈年轻化倾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