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75岁的孙奶奶因乏力、尿黄至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综合各项指标化验和增强CT检查,被诊断为胆总管下段肿瘤伴胆系梗阻,从而出现黄疸、肝功能不全等一系列症状。
“处理肿瘤引起的胆系梗阻是临床上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若不及时‘疏通’梗阻的胆道,患者将出现肝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市三院副院长、消化病学青年专家卞兆连介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经过与肝胆外科团队讨论后,他们认为传统外科手术风险极大,而姑息性引流手术则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之相比,在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下放置胆管支架具有创伤小、保持生理胆汁通道、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于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或者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支架治疗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姑息性引流手术的效果。
然而,孙奶奶的情况却有点特殊——CT显示,她是一个“镜面人”。也就是说,患者所有内脏器官的位置与正常人完全相反,比如心脏、脾脏在右边,肝脏则位于左边,好像是正常脏器的“镜中像”,这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生概率大约为百万分之一。
为“镜面人”进行内镜操作难度极大,绝不是想象中“换一个方向做”那么简单。卞兆连介绍,因患者解剖结构与正常结构相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多发性先天畸形,手术者原有的解剖学认识被“颠覆”,需在充分熟悉胃、十二指肠及胆道结构的基础上具备极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不仅术前需制订严密的手术规划,术中遵循逆向思维,头脑保持高度清醒,在没有任何解剖教材参考的情况下,做到脑、眼、手高度协调配合,分毫不差地完成手术操作。值得一提的是,ERCP属于内镜四级手术,堪称技术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消化内镜操作,被誉为“内镜皇冠上的明珠”,此次手术的难度之大、风险之高不言而喻。
8月29日上午,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这个在全市较为罕见的“镜面人”ERCP手术开始了。术中,卞兆连在内镜直视下娴熟地将导丝沿导管插入肝外胆管,进行胆总管、肝总管显影,提示管腔轻度扩张,胆总管下段狭窄,予直视下成功放置胆道支架。
凭借炉火纯青的技术,高难度的ERCP手术过程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及时的手术避免了病情进一步恶化,从根本上挽救了患者生命。术后,孙奶奶肝功能指标、黄疸指数等显著改善,为后续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9月2日,孙奶奶顺利出院。
事实上,此次为孙奶奶手术并不是市三院消化科首次为“镜面人”治疗。去年10月,消化科团队为一名肝硬化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王先生成功进行了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该患者全部内脏呈180°反位,亦是一名“镜面人”。术后,患者很快转危为安,最终顺利出院。
通讯员徐姝嫣 王晨光
记者冯启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