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太和
老家所在地有两座轮船站,一是丁所集镇上的丁所轮船站,二是集镇向东9华里处的堡河口轮船站。集镇上的轮船站很正规,有专门的旅客上下船码头,有售票处,有候船室。乡下的轮船站只有一个土码头,上下船要从跳板上经过。百姓习惯将轮船站称为“轮船码头”,这是有道理的。大凡轮船站都有石驳的、砖砌的或泥土夯实的水边码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从海安开往南通、掘港、大中集(今属盐城市大丰区)的轮船都经过丁所、堡河口轮船站。从海安开往南通的轮船先经通扬运河,再转折栟茶运河,到达堡河口后拐弯向南驶入丁堡河,到丁堰后又进入通扬运河,最后开到南通城区西北濠河边轮船码头。海安、南通间为对开航班,海安至南通沿途停靠的轮船站有洋蛮河、西场、丁所、堡河口、雪岸、丁堰、林梓、白蒲、平潮、唐闸,最后至南通城区。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此航线到达堡河口后还拐弯向北驶向李堡带客,然后再从李堡向南至南通。那时,从海安到达南通的票价是1.20元,到丁所的票价是0.25元,到堡河口的票价是0.30元。晚上7时,轮船从海安始发,9时30分到丁所,10时到达堡河口(有时到早了,等到时点再开;到晚了,旅客就慢慢地等候。枯水季节,由于搁浅等原因,晚点是很正常的事)。那时,百姓家中大多没有时钟,但轮船快到堡河口码头时,“嘟——嘟——”的笛声响了,我们就知道,快10点了。此时,如果小孩还没睡觉,大人一定是要催着小孩睡觉的。
那些年头,丁所集镇的轮船站是极其繁忙的,海安东乡的李堡(起初,海安开往南通的轮船未绕道李堡带客)、角斜,东台的唐洋、新街、弶港、三仓等地的百姓去南通、上海及苏南等地都从丁所乘船。那时,苏州、无锡等地下插到东台、大丰等地的知青也很多,他们从苏南乘船到南通,再从南通乘船到丁所,从丁所再乘船去大中集(大丰)。丁所轮船站整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还有些小商小贩也穿插其中。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市场逐步开放,贩鸡蛋、贩家禽到上海的人特别多。高中毕业后,我就曾跟姨哥乘船去上海闸北某菜市场贩运鸡蛋,4篓子鸡蛋,我们一人照应2篓,一点小差也不能开,几乎两天两夜没合眼,船上贩运禽蛋的人多,到处都是鸡屎味。那次从上海回来,我立志一定要通过高考改变命运。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公路运力逐年强大,轮船的乘客越来越少了。1985年,南通轮船公司只开南(通)李(堡)、南(通)海(安)线。1987年,海安水上客运全部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