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城市的绿化工程热衷于蹭流量、过度“网红”化,放弃本地原生植物,改种流行植物。这些奇花异草不仅令城市面貌变得雷同单调,而且易产生外来物种侵入的生态风险。
路边一片片紫色的蓝花楹,公园里随处可见粉红的粉黛乱子草,此外,百子莲、迷迭香、墨西哥飞蓬、蓬莱松……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城市种上了当下流行的“网红”植物。
“好多人在抖音打卡。开始还挺新鲜,刷多了感觉太像了,一点特色也没有。”一些网民认为,这些“网红”植物主要是拍照好看,可以成为社交媒体上的宣传噱头。
值得警惕的是,城市绿地园林景观大量引种“网红”植物,已经成为物种入侵的重要渠道,不断侵蚀乡土物种生存空间,甚至给某些地区带来生态灾难。
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史军说,近年来,部分城市引进了一些非常好看的“网红”植物,比如可以开出蓝紫色花朵的蓝花楹。但是,蓝花楹适合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如果是长在北京,就难以存活。“因此,不能一味关注‘网红’植物颜值而盲目跟风种植,一定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植物。”
“一些地方领导决策不讲科学,一味追求视觉效果,希望建设的绿化工程能够出圈,打造城市‘网红’地,做自己的政绩。”受访专家说。
业内人士指出,园林绿化工程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热衷搞的“公共工程”,因为园林绿化是摆在地面上的“政绩”,容易被看到。这种“生态形式主义”背后的实质是一些官员政绩观错位,以表面文章代替真抓实干。
据多地纪检部门介绍,景观绿化领域腐败问题主要集中在工程承接、验收、资金拨付等环节,权钱交易、验收“放水”等问题突出,此外,招标环节也存在“化整为零”“拆标”等规避招投标的现象。
专家表示,绿化工程建设应坚持生态优先,杜绝盲目跟风,切实转变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模式,从追求绿化的数量、规模变为追求绿化的质量、效益;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地方特色,科学选择兼具性价比和生长性的植被苗木,综合考虑绿化的经济性、适宜性、可靠性,打造契合当地发展、融入当地文化的“绿化美学”。
要树立“为人民种树,为群众造福”理念。要坚持科学思维,做好规划引导和顶层谋划。城市绿化要尊重规律、尊重自然,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植物生长规律,结合历史传承、区域文化,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本土特色植物等进行合理规划布局。要量力而行,提高绿化的综合效益,不能盲目追求“四季有花”。
此外,还要加强对城市绿化领域的监督执纪问责,堵塞关键环节不透明不公开等漏洞,预防腐败发生,及时纠正形式主义等问题。要进一步畅通群众反馈渠道,发挥人大、政协等在城市绿化中的监督作用,高质量推进城市绿化工作。
新华社记者高健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