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母娘走得一点都不匆忙,仿佛早就计划好了这样完成与我丈人的20年之约。
年轻时,我文静、内向、瘦弱,但在丈母娘心里却是满脸“书生气”、满眼“纯净水”。
连襟老陈和我同岁,那时已在农场工作,“国营”标签也很亮眼,为人实诚,做事实在。农忙时,老陈总会抽头摸空到丈人家做重体力活。
老陈一早就赤脚走在田埂上,高瘦的身子特别显眼,肩上的担子有节奏地颠动,疾步如风,而那脆刮刮、嫩生生的号子更惹得埭上大姑娘、小媳妇掩嘴窃笑。我刚支好自行车脚撑,丈母娘赶忙从鸡窝里掏出几枚热乎乎的鸡蛋,不一刻便煮熟端到我面前,催着我“快点吃,不要留”。我知道,这是丈母娘对我的特殊照顾,并不是所谓等价交换要我对她女儿好点。我怎能“贪心”独吞,总会留下一半给连襟,丈母娘趁我不注意,捣碎一个拨到我碗里。我知道,这更多是看着我“弱不禁风”,今后小家庭要撑“门面”,应当特殊照顾;更不能让她显得“看走眼”,被别人背后笑话。这样的关爱让我受宠若惊,我怎能心安理得。于是,我赶忙站起身,快速参加劳动。尽管扁担压在肩头需用双手支撑、脚步也踉踉跄跄,但是我勇气已鼓足,意志很坚定,不怕别人耻笑。
我偏好吃鱼,每回去妻子娘家,丈母娘总会吩咐丈人就近到镇上买鱼。中午,一大汤盆豆腐红烧鲢鱼端上桌子,所有人都等待我伸出第一筷。汤汁浓稠、鲜香,撒着鲜嫩蒜叶,拌上香粳米饭连扒三碗不在话下,这是丈母娘对我的恩惠……
丈母娘80岁时,就已认不得任何人,阿尔茨海默病让她失去生活质量。后又因为股骨断裂没能恢复,她从最早的如婴儿般蹒跚走路到以轮椅为伴,后来则卧床不起。从碎语唠叨总觉往事蹉跎,到后来语言含混继而沉默不语……家人们多年如一日,如对待幼儿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她。后来,我们照顾不动了,把她送到本地最好的托老院,费用很高,但五个子女及其家属也从无怨言,分工合作,经常探视。而她那颤抖的嘴唇、时睁时闭的眼睛、努力展现的表情,似乎已经很享受、很满足,甚至用颤抖的食指和中指提示我们:不要绕着她转,顾好家庭、管好自己就行。
在她生命最后的20多天里,我们日日相伴。女士们给她剪指甲、头发,帮她擦身、湿嘴唇;男士们则握紧她的干瘪如“鸡爪”的老手,一遍遍试图唤醒她的记忆,祈求让她再过个十年八载。我观察着她的神情动态、揣摩她的心理,随时准备作出反应。她对我最好,我也尽了我的力,更把她的爱永远铭记于心。
鲐背之年的丈母娘终究还是走了,但是,“爱是永恒的星辰,绝不会在银河中坠落……昨夜星辰今夜星辰,依然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