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化周刊

“事件依赖症”何时休

◎潇湘君子

最近,基于社会新闻或真实事件所改编的电影都收获了多轮好评与流量,因此,改编自“1995年12·22番禺抢劫运钞车案”的《第八个嫌疑人》,一开始很吸引人也在情理中。影片对武装劫钞案的生猛阐述,到后期主人公改名换姓、潜逃海外、娶妻生子21年,若是影片逻辑严密、人物形象立体,那么,真的可以如主创期待的那样,依靠悬念与人物的心理戏,来探讨“我们与恶的距离”吗?

然而,从《第八个嫌疑人》最终的呈现效果来看,编导过度忠实于案件本身,导致故事情节的新闻化、人物塑造的扁平化,都阻碍了影片将目光投向大案背后的复杂人性与社会结构性问题,令“真实事件改编”这一标签,反而沦为影片的短板。也就是说,影片过度呈现了“恶的结果”,而对“恶的缘由”发掘远远不够。

影片频繁出现的巧合更让人有点哭笑不得:警察王守月(林家栋饰)因为交通噪声问题到访陈信文的建筑公司,意外撞见了陈信文等人密谋抢劫的现场;王守月发现潜逃多年的陈信文的踪迹,靠的竟是一条偶然看到的朋友圈;王守月找到陈信文的落脚点,也是通过随机询问路人。过多的巧合弱化了故事的合理性,让影片的转场特别生硬,也让影片中的很多人物像推进情节的工具人。热门演员张颂文饰演的警察何蓝就是一个例子,其人物职能就是主动代替王守月参与抓捕行动并中枪身亡,从而造就王守月多年的负疚感,以及追凶信念。但要支撑王守月退休后依旧追凶不止,影片总要留出一定的篇幅,讲述何蓝与王守月之间的战友情,但很可惜,影片并没有做到。而在反面人物的塑造上,主演大鹏是有所突破的,他也凭此角色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拿下最佳男主角奖,特别是当陈信文将以莫志强的身份步入新婚的当日,他拨通手机面对那头的父亲无言跪拜,很难不令人对其产生怜悯。但陈信文在潜逃过程中,只因为陈欣年一句“不想死在这里”,决定杀掉一直帮助自己的工友强哥,他的行事在心狠手辣与温情脉脉之间“荡秋千”,但这种矛盾的双面性格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影片却没有讲清。

其实,借助这一超过20年的破案流程,影片可以展现我国快速发展时,一部分人的心态裂变,从而生发出预防恶性案件的某些底层逻辑,但很可惜,创作者的目光始终局限在“案件”本身上,缺乏更广阔的视野。连悬念十足的片名,在片中也只是匆忙地用“如果有第八个嫌疑人,那这个人得叫莫志强”来点题,完全失去了高智商犯罪中“高手对决,猫戏老鼠”的戏剧化张力,这一点也是颇为遗憾的。

2023-09-27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50521.html 1 3 “事件依赖症”何时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