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莹
在如今快节奏生活的背景下,大多数在外地工作的在职夫妻生娃后,都少不了让父母来帮忙照顾孩子,很多老人背井离乡成为“老漂族”,有的还与老伴过上了长期分居的生活。
刚刚退休,辛苦奔忙了一辈子的老两口原本正是可以过上“夕阳西下,携手相伴走天涯”的悠闲生活,没想到却又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孩子,收拾行囊,重新上岗。
倘若异地工作的孩子的居所还算宽敞,老夫妻俩还能一道前去,彼此做伴,有商有量,排解孤闷。但更多的是,异地居所本就小,加上爷爷带娃者少,为了不使“三代同堂”徒增烦扰,爷爷留守,奶奶奔赴“前线”更多。
不少来到陌生城市生活的老人,长期只剩三点一线:家、菜市场、孩子学校……他们没有可以串门交流的亲友,只有楼下遛娃的时候和小区里“同命相怜”的老头老太不咸不淡地扯上两句。一天下来能与老伴通个电话,道个平安,隔着话筒、视频共享片刻天伦已属安慰。
孩子忙于事业,孩子有孩子的世界,而老人往往是又带娃又买菜又做饭。就如此相安无事还算好,然而同一屋檐下,两代人的带娃理念难免有隔阂,口角一出,烦闷顿生,又无法撒手不管,焦虑困苦感油然而生,自然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
让老人帮带娃的现状一时恐难完全杜绝。但如何增添老人异地带娃的乐趣,如何排解老人独自带娃的孤闷,是身为子女也已为父母的当代年轻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你是否尽量在下班后赶回家帮忙,让带了一天娃的老父母得以休息?是否在双休日给帮你带娃的父母放个假,让异地的他们可以实现“双城奔赴”,可以相聚?是否也将你的父母带出门去,甚至带入你们朋友家庭的圈子,让他们除了带娃还多些社交活动,游览游览景区放松身心?
老年人群与年轻人相比,他们或许更需要爱,更需要被重视,更需要夫妻相携,共度夕阳。一个会意的眼神,一句温馨的问候,都是慰藉,更是大半辈子养成的习惯。而将他们拆散后天各一方,情感孤苦,心情连带身体必将走向下坡路。
如今的家政市场已是高质量发展,但费用高昂且缺乏信任感,普通家庭仍无法享用,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已是当务之急。在此之前,年轻人要树立起“自己是孩子养育的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更是重中之重。
对自己的父母常怀感恩心。你是否定期与他们有交流的时间,是否在隔代带娃的隔阂问题上,多些耐心与沟通?老人有老人的性格、方式和思维,不易转换,就得作为年轻人的你,主动改善沟通方式,明确自己与父母在育儿方面的内容分工,减少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当然,作为父母,也得多加理解年轻子女兼顾事业与家庭的不易,多加尊重子女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不越界,不压抑情绪,不透支体力,多沟通,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