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使”恋上南通,人与自然的情愫再次生发:遇见你,守护你,了解你,珍爱你!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长江大保护”战略,长江南通段的生态之变处处可感、人人可见。尤其是这两年,“微笑天使”长江江豚的频频到访,为五山滨江片区增添了一份灵动,为市民游客增添了乐趣。
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持续擦亮南通“生态名片”,打造“生态+旅游”新亮点,昨天,我市首个以“江豚”为主题、独具江海特色的城市新地标——江豚湾应运而生。随着该项目的启动揭牌,标志着我市江豚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开启新篇章。
引发共鸣 凝聚合力
设立江豚湾,是自下而上的殷切期盼,也是由上至下的因时而为。
长江江豚是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是目前长江中唯一存活的鲸类物种,对反映长江生态系统状况有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南通报业传媒集团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主题,推出“江豚恋上南通”系列融媒体报道,引发读者关注和热议。在采访中,不少市民建议把江豚打造成南通文旅IP和城市新名片。基于此,新闻工作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与相关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江豚观测志愿者等对象展开广泛交流,于7月中旬撰写内参《市民盼望有个南通“江豚湾”——南通报业集团江豚题材调查报道的启示及建议》。
“南通人对江豚的钟情和喜爱由来已久,折射出对长江南通段生态之变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内参的作者之一,南通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张俊介绍,从选题到内容都紧贴热点,精准把握“时、度、效”,从4个方面对建设命名南通江豚湾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归纳提炼,并对如何推进此项工作提出3条高质量建议。内参报送后引起关注:市委书记吴新明、市委副书记沈雷当即批转给相关主管领导和部门阅处。
“见到江豚就像是见到自己的老朋友!”南通报业传媒集团记者江建华长期跟踪拍摄江豚,每每用镜头捕捉到江豚腾跃的画面,内心总是充满喜悦。“江豚频频现身江豚湾,应该跟这片水域的生境有关。”江建华曾用镜头捕捉到怀孕江豚的身影,“这里生境持续改善,未来观察、记录江豚产仔也完全有可能!”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8月中旬,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就江豚湾主题召开了两次推进会议。8月25日,市政府通过专题会议研究,明确南通江豚湾在不新增建筑和不新划保护红线的前提下,从展示长江大保护成果和打造南通文旅IP两个方面着手打造,此后便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接下来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相关部门紧锣密鼓、协同推进。市文广旅局围绕打造“南通好玩”新地标,制订项目策划案。“我们根据方案,做好点位选址,几经比较,选择在七星栈道区域设置打卡点。”市狼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吕建华告诉记者,江豚出没的热点区域为狼山滨江公园、龙爪岩、梵音广场江段。2019年12月至2023年10月,此段观察到江豚135次、372头次。市生态环境局负责观测观赏工作,结合江豚智慧监测系统建设统筹考虑,力争达到方便市民游客实时观察江豚监测数据、观看江豚活动影像等目的。
生态旅游 齐头并进
市文广旅局策划江豚湾项目,突出其“生态使者”“微笑天使”的特征文化名片,结合滨江片区多个空间节点,打造以江豚文化为核心的南通长江生态保护段面,建成后也是江豚文化科普研学旅游基地。
据了解,江豚湾项目包括四个空间节点,内涵相融、彼此联通。既有具象载体,又延伸了文化价值。第一处名为“江豚缘来”,在滨江公园风帆广场的入口,绘出江豚游溯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城市,寓意“长江大保护一盘棋”。第二个节点“江豚相见”,在广场西侧设计系列雕塑景观,模拟江豚出水、腾跃、翻身、入水的各种动作,展示江豚群居欢快的景象。第三处为“江豚演化”,融合科普研学体验、文创销售、摄影展示、主题休憩和非遗展示等功能,打造主题科普研学游憩基地。第四个节点“江豚留下”位于滨江七星栈道区域,设置江豚欢乐嬉水雕塑,打造江豚文化IP的打卡点。
为加快江豚湾建设,市生态环境局整合江豚声学设备在线监测、无人机巡航、人工目测调查等监测手段,进一步加强对江豚的监测工作,以期通过周期性调查,基本掌握南通江豚的分布界线、江豚对狼山长江段栖息地的利用、季节和昼夜活动规律等,开展江豚数量、种群等估算。“专项监测有助于深入了解长江南通段江豚种群状况,研究长江大保护对江豚种群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保护工作。”生态部门介绍,自10月底两套江豚声学在线监测设备布设调试以来,已多次在梵音广场区域监测到江豚迹象。
“监测显示,江豚多在夜晚、凌晨出现。”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唐勇兴奋地告诉记者,9日上午10时30分至11时30分期间,江豚声学监测系统实时记录到梵音广场区域有江豚出现,这个时间能见度好,现场目测至少有4头江豚。下一步,继续采用“目测+实时智慧监测”的方法,常态化开展长江江豚联合监测工作,形成专项调查结果,为江豚湾提供江豚监测实时数据的支撑。
守护自然 意义深远
“江豚湾项目的打造不仅是旅游新景点的开发,也是全民共享长江大保护成果、推进生态保护的重要工程。”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毛炜峰表示,江豚湾这一项目的打造,使得长江大保护的成果成为我市文旅的新热点、新名片,让市民在欣赏滨江风景的同时,更好地了解江豚文化,激发市民游客对长江大保护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希望以此促活力,使之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提升‘南通好玩’品牌内涵和影响力。”
受江豚湾启发,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主席张华建议,加强对长江文化的研究阐释,创作生产一批江豚题材的文艺精品,提升南通的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
江豚吹浪夜还风。11日晚间,寒风阵阵,南通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江豚巡护员信誉搭乘观测船巡航。“体感虽然很冷,但心是热的!”听说设立江豚湾的消息,信誉颇为振奋,认为这是南通实施江豚保护新的起点。“希望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保护措施,全社会联合起来,实现对水生生态环境的预警式管理,一起守护江豚及其生态家园,让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信誉介绍,经过近5年的持续监测,长江南通段全流域均有江豚分布,五山江段为最热点区域,单次最多纪录12头。
在市委党校副教授陈峰燕看来,江豚湾的建立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写照、是实施长江大保护的崭新成果。她说:“一方面,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会得到自然的反哺。江豚湾的设立正是体现了保护自然、珍惜一切生命这一生态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作为长江中下游城市,75%以上面积都属于长江流域。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指导下和长江十年禁渔措施的贯彻下,长江南通段再现水清岸绿、江豚游弋的喜人景象,江豚湾的设立也正体现了长江水生态保护的成果,以实际行动践行‘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的要求,为守护长江‘最后一棒’展现南通担当。”
本报记者朱蓓宁 杨镇潇
生态与发展共生共赢
江豚湾在滨江公园落户,可谓众望所归。它不仅让人与自然之间产生了情感共鸣,也让人与城市之间形成了文化认同。市民有了共同的吉祥物,激荡起大家对这座城市更加强烈的热爱。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江海平原,多种珍稀动植物与人、山、江、城和谐共处。彰显了南通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实践,在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闯出了双赢道路。
在万亿GDP的背后,南通坚持经济与生态相协调发展。因为保护生态就是增值自然资本的过程,保护环境就是厚积发展潜力的过程。为当代计,为万世谋。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也是为一个地方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是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抓住生态环境等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用辛苦指数换取幸福指数,就一定能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幸福生活水平更高、成色更足、内涵更丰富。朱蓓宁